不是「亲戚」走不起,而是「断亲」更具性价比。
今年春节期间,关于「农村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断亲」的话题登上热搜,「断亲潮」的现象在年轻人回村被催婚、催育、攀比后,进一步扩散。
其实,这样的现象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不足为奇。尽管很多年轻人认为「断亲」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家庭功能、减少宗亲互助,但对于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断亲」减少无效社交。
因为随着年轻人个体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他们不再完全依靠农业社会下的亲缘关系,自然而言就有些「亲情淡漠」。而断亲现象背后,是「Z世代」消费习惯的变迁。种种表象背后的成因,才更发人深省。
「断亲潮」形成的根源
在几百年前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每个家庭需要相互帮衬,亲戚关系是基于生育和婚姻事的社会关系。这种背景下,亲戚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大家都会为了提升扩大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去维护小家庭的亲缘关系。所以远亲胜过近邻,想方设法维护亲戚关系是一种「生存智慧」。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演进,晚婚晚育等现代性观念开始蔓延,外出务工潮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80、90后的农村人在乡土迁移过程中出现「断亲」行为,从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两个维度离开老家。
这使得我国家庭结构、居住形态、社会资本、情感需求、生活方式等变迁。也有一种看法是「父辈们花费时间、精力、财力维护的亲缘关系,年轻人却并不看重」,此类言论略显片面。
在现代生活快节奏、强竞争之下,年轻人十分渴望家庭亲缘关系可以成为他们依靠的港湾。但很多亲戚之间没有了利益关系,还因「尬聊」、互相攀比产生了不信任感。所以「断亲」并不是疏远,而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和对彼此的解脱与放过。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型的社会发展,中国人的社会资本网络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中国基于学缘与地缘的社会资本结构长期存在,但在传统社会中学缘和地缘并没有直接替代血缘联结中的堂表兄弟关系。
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社会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必然的转向,那就是从依托亲戚、朋友、邻居等熟人关系,转变为依托道德、法治、契约等规则关系。「小家」经济的独立性与稳固性不断提高,对于由亲戚组成的「大家」的依存度也就不断降低。
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断亲背后的经济链也在发生变化。 父辈热衷于春节走亲戚,买各种拜年礼盒、烟酒、保健品。老一辈人相聚一堂,对后辈所言多为说教,并不关心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和心境。断亲潮出现之后,年轻人会更喜欢用「悦己」方式过年。
他们会选择去旅游、看电影、和同龄友人相聚,或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轻人的悦己,和父辈的礼品式社交,形成鲜明消费差异,是断亲现象发展的经济规律之一。
并且,由于送礼伤脑筋,礼品中容易掺杂攀比性和功利性,这样容易让送礼「变味」,变成一种「人情债」。但年轻人也不是不会送礼,只是对非直系亲属送礼的消费额有所下降。
此外,根据2024年凯度发布的报告显示,旅游出行的花费在年轻人新年消费的选择排名前列,有36%的消费者计划增加旅游出行的花费。像旅游等各种个性化的消费,会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
透过春节消费看「断亲潮」
断亲潮后,年轻人的悦己消费在春节档尽显。
先看影视行业,在新年之际,不看一场贺岁电影,总觉得缺了点儿年味。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7日,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17日)总票房突破78.43亿,超2021年春节档78.42亿票房成绩,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票房排名前四的电影分别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单片票房都超过10亿元。从电影春节档的爆发式增长,也能看出对年轻人来说,看一场喜欢的电影,比亲戚之间尬聊要有意思。
再看旅行层面。年轻人纷纷选择「反向过节」,买票出行。当他们发现某个旅程的费用较低时,便会火速出发。
去哪儿平台上的景区门票春节假期单日预订高峰超2019年峰值,「小机场」城市景区预订量同比2023年增长1.8倍。截至2月17日,台州、佛山、上饶、广元、汉中、龙岩、池州、洛阳、延安、九江等目的地景区门票预订,同比去年增2倍以上,便利的交通成为「小机场」城市的吸客引擎。
年轻人对春节假期出游的品质化要求也在升高。携程平台上,客单价更高的定制游,凭借自由、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在假期增长明显。据介绍,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西安、丽江、阆中等地区的年味主题定制线路今年春节订单同比增长超10倍。
出境游市场的需求和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来自支付宝数据显示,8天长假期间,平台上用户境外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40%。其中,东南亚地区受免签政策推动,消费金额同比激增580%。
当然,单身游也是春节期间的热点之一。很多年轻人厌倦了老家的催婚、催育,就直接从出租屋出发,到北京、三亚、马拉西亚,享受平静的假期。或许以后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回老家的越来越少。这种单身经济的趋向,印证消费习俗的变迁。
除了看电影和旅行,年轻人也会选择「送礼」。只是Z世代的眼光和老一辈不同,他们更喜欢实用性强的产品。比如能测心率的智能手表,能自动换套的智能坐便垫,能语音控制的智能晾衣机,能持续发热的饭菜保温板。在年轻人眼中,这比各种各样放在仓库「吃灰」的补品更实用、划算。
据京东消费数据显示,「00后」在2024年春节期间成为新型小家电产品的购买主力,电烤箱、切菜机、多功能锅等小家电成交额同比增幅均达10倍以上。
年轻人的新春消费观正在冲击着以往的消费价值体系。随着未来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年轻人的悦己、实用型观念会越来越明显。正如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书中提到的「低欲望社会」一样,在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等迹象出现时,低欲望社会就会出现。围绕个人小单元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会不断显现出来。
年轻人的「亲缘传递」
关于断亲潮带来的影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但因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独生子女、农村二孩群体,以及「00后」,他们的低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已是事实。尽管有各种生育政策,年轻人依旧不愿生育。
或许等这批「90后」「00后」逐渐走入婚姻并成为父母之后,角色、心态、责任感都会发生改变。这批年轻家长,在孩子的哺育成长、教育中,都会形成不同以往的心理。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
大部分中国的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有情商、合群。这些期盼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对亲戚之情有所认同。只是这种现象更多体现在直系亲属中。
另一方面,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维系亲戚情分。他们渴望的亲情不只建立在血缘关系上,更基于理解、尊重和情感的共鸣。如今90后、00后,这代人父母的成长,离不开兄弟姐妹的相互帮助。这份感情传到下一代,让不少年轻人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之间也形成了亲切、紧密的团结联系。所以才会有「外甥随舅舅」、「姑姑亲侄子」等传统说法。
根据「青春浙江」发布的【关于年轻人「断亲」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9.2%的年轻人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会找亲戚帮忙。可以看出,年轻人依旧渴望亲情,只是希望从亲缘关系中得到有效沟通和平等祥和,而非指指点点、居高临下。
也就是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亲情不会消弭,它只会在某个时期以新方式重新构建。比如,年轻人更喜欢用视频通话、互关互赞等新社交方式来维系关系。还有很多年轻人,下载了上一辈人喜欢用的表情包,能聊各种养生信息,也能在网络上充当起了长辈亲戚们的健康顾问、辟谣专家,这都是亲情在新时代的表现方式。
年轻人的断亲、春节旅游、送实用礼物,都是以一种新方式重新构建孝老爱亲的文化传统。
亲缘关系的真正价值,就是要让年轻人大胆地探索「悦己」消费,再悦他人。少些虚荣和攀比的新风气,让断亲背后的问题显露,让亲缘关系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