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美军「30年造舰计划」:理想与现实落差不小

2025-01-20社会
综合编译 张昊天
在「大国竞争」的战略指导下,美国海军正寻求于21世纪中叶前显著扩大其舰队规模。根据美国【海军时报】的报道,目前美军拥有295艘主要作战舰艇,但因近年来退役速度超过新建速度,到2027年左右,这一数字预计将降至283艘。然而,随着新一代舰艇逐步服役及造船企业产能的提升,舰队规模将在触底后反弹,预计在2054年达到381艘的历史峰值。
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美国海军和国防工业界必须克服资金、人力资源及生产能力的重重挑战。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1月初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全球威胁」,在接下来的30年内,美国每年至少需要投入401亿美元用于新战舰的建造,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该机构的估算,到2054年,美国海军的年度预算将达到约3400亿美元,较当前水平高出大约三分之一。其中,超出部分中的400亿美元将专门用于新型舰艇的建设,而另外450亿美元则用于现有装备的运营、维护及配套武器系统的采购。值得注意的是,国会预算办公室提供的造舰费用比美国海军自己的预估高出了17%,这主要是因为军方的预测基于较为乐观的前提条件,即认为困扰军用造船业的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指出,回顾历史,1955年至1989年的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平均每年花费328亿美元用于舰艇建造。2024财年,美国海军获得了330亿美元的造舰拨款,过去5年间的累计投资已接近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即便如此,国会预算办公室仍警告称,由于多型舰艇项目存在严重的成本超支现象,现有的投资无法满足未来30年规划中的所有需求。
以「宙斯盾」驱逐舰为例,美国海军现役共有7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分为四个批次:Flight I、Flight II、Flight IIA 和 Flight III。截至2024年年底,有两艘Flight IIA和18艘Flight III正在建造或已获得采购授权。美国「防务内幕」网站指出,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引入和编队指挥能力的增强,最新型号「阿利·伯克」级的单价上涨至27亿美元;已有1艘交付服役,但在建的几艘普遍面临6个月到25个月不等的延迟。
作为「阿利·伯克」级的升级换代产品,下一代驱逐舰DDG(X)同样面临着成本上升和开工延期的问题。原定于2032年开始批量生产的DDG(X),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消息,量产时间不会早于2034年。
「对于下一代驱逐舰的实际成本,军方和我们的预测存在显著差异。」国会预算办公室指出,海军计划以每艘33亿美元的价格采购28艘DDG(X),这一价格高于现役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主要是未来战舰尺寸和能力的提升所致」。然而,考虑到DDG(X)将搭载多项新技术,国会预算办公室评估认为,这些新型驱逐舰的单价可能高达44亿美元。
过去10年间的数据表明,美国新建军用船只的平均吨位增加了80%。要实现至2054年的长期舰队扩充计划,潜艇、水面舰艇和两栖作战舰艇的生产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50%。与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能不足的阴影从未远离美国军用造船业。早在去年,舰艇建造中的产能短缺问题就已引起广泛关注:「福特」级航母的交付时间推迟了18个月到26个月,「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延迟了12个月到16个月,「星座」级护卫舰则延误了整整3年。据估算,为了按时完成未来的采购计划,仅潜艇生产线在未来10年内就需要新增10万名工人。
兰德公司高级政策研究员、退役海军军官布拉德利·马丁在接受「战区」网站采访时指出,美国军用造船业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熟练工人的短缺。「即便军队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在当前条件下,他们仍然难以增加舰艇的产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