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说说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警戒线」

2024-09-15社会

冉学东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净息差一降再降,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净息差指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用以衡量银行生息资产的获利能力,是银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标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就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而言,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1.8%是警戒线。也就是说,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存贷款,息差是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净息差下降就会显著影响净利润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郑州银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下降22.12%、15.03%和7.08%。

不仅仅是利润下滑的问题,关于净息差,最近监管的表态是,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其实已经制约了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空间。9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会上介绍,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202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央行曾在专栏文章「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中论述,「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利差水平」。央行指出,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总资产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央行认为原因大概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央行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杠杆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再加上资本市场近几年持续低迷,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对于近几年净息差持续缩窄的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央行近几年通过降息、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下行,这种看法显然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一方面,通胀持续下行,一方面资本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这两个方面导致央行不得不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从而引发净息差下滑。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投资收益率一降再降,投资收益率就是实体经济的盈利的基础,银行贷款利率也跟随投资收益率下行,这就会导致净息差收窄。同时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导致通胀下行,央行的名义利率必须紧跟着下行,不然就会形成实际利率过高的局面。

实际利率过高,就会导致人们更加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投资和消费,就会抑制经济体的有效需求的爆发,从而进一步强化经济下行的动力。

所以央行下调利率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应对措施,并非央行主动为之,而净息差的下行同样也是经济下行周期的一个自然现象。

同时,在经济下行期实体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该让利实体企业,因为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实体企业。不可能为了保持净息差,为了所谓的「合理利润」,而抑制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

金融业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过内部的改革挖潜,降本增效,扩大非息收入的水平,在金融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把那些经营能力差,风险防范水平低下的机构淘汰出局。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央行则应该维持一个平衡的利率水平,一个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利率水平。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