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杜春娜 李梦瑶 石晟绮 李培乐 徐晓磊
从小到大,李文娟三兄妹始终记得一个叫「希望」的名字。
24年前,济南一位化名「希望」的好心人资助了菏泽李家三兄妹。24年后,三兄妹通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当年的好心人「希望」。
这场跨越24年的感恩,揭开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也在善良和感恩中,完成了一场关于情义山东、好人山东的双向奔赴。
1、
困境中的无奈
15日凌晨3:50,闹钟响了。
李文娟轻轻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孩子,她早就和5岁的大儿子说过,今天要带他去济南,见一位曾经帮助过妈妈的爷爷。
这是一次盼了24年的见面。李文娟又检查了一遍后备箱装好的天津特产和自己的毕业证书,带着一家人踏上了这场跨越24年的感恩之旅。
车辆在漆黑的夜色中从天津驶出,夜晚安静寂寥,路上车辆零星。让李文娟又想起了小时候天不亮就起床上学的日子。
李文娟始终忘不了父母当年的窘迫。24年前,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李庄村。父亲李忠林愁眉苦脸:家里的三个孩子,年纪最小的李文娟考了全班第三名,二哥李国祥和大姐李苹娟在上初中,最近的考试年级排名都进入了前五。但父亲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上学期的学费,三个孩子还都没交,更何况这学期又要交费了。
家里实在供不起了。李忠林常年患有慢性病,一到冬天身体更差,一家人只能靠妻子种地勉强维持。「要不不上学了吧。」在有些寒酸的房子里,李忠林小心翼翼地和妻子商量。这个决定做得很艰难:李忠林和妻子吃过苦,清楚学习是孩子们未来最好的出路,更明白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出息。但需要东家凑、西家借的日子,也确实维持不了多久。
大姐李苹娟看出了父母的为难。三兄妹多年都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班级里每次都是最后一名缴纳学费,往往是这学期才能补齐上学期的学费。在同龄人上完小学就不再念的村里,父母却硬撑着让兄妹三人念到了现在。
大姐李苹娟很想念书,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她,一直以来都很向往书里广阔的世界。因为贫穷而不能读书,她实在不舍。但是,一边是也想念书的弟弟妹妹,一边是困难的家庭,李苹娟狠了狠心,决心告诉父母自己不上学了。
这时候,「希望」出现了。
2、
「希望」带来了希望
「那时候的情况,要么就是三人全部辍学,要么是两个人辍学,一个人读书。」12月15日凌晨的夜色中,除了从天津奔赴的李文娟一家人,还有从菏泽出发的大姐李苹娟。「我知道,那时候如果没有‘希望’这个恩人,我可能就没有上学的机会了。」为了当面感谢「希望」,她凌晨4点出门,带着大大小小的家乡土特产,有自家种的花生、有特产牡丹糕,坐上了前往济南的火车。
小时候的李苹娟曾经很想坐着火车,去村子外面看看。因为贫穷,她曾一度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走不出村里了。但「希望」给她带来了希望。
在李文娟的记忆里,「希望」给家里汇款的消息,是二哥李国祥带来的。彼时,正在上初中的李国祥收到老师交给他的一个信封,信封上仅「希望」二字。他拿回家给父母拆开之后,居然是一张300元的汇款单。那是个菏泽人均工资还是200元的时代,这笔300元的巨款让一家人都吃了一惊。在与老师核对过之后,李文娟一家人才确定这笔钱是好心人资助的。
「希望」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三个孩子一人100元,足够他们的学费和日常开支了。汇款单取钱需要去邮政,家里到邮政路途远,土路上还不时冒出几个石头,崎岖得很。但李忠林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国祥,一路飞驰来到邮政,心情激动得想要叫出来——是的,孩子们都能继续上学了。
时隔多年李忠林仍然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好。
令一家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份「希望」一直持续了一年多。他们依稀记得,有时连着一两个月,有时中间隔一两个月,每次都向李文娟一家汇款300元,供三人读书求学。这一捐就是近两年,从2000年前后开始,2002年七八月份结束,累计下来,便有四五千元。
但是,「希望」到底是谁?一家人曾想过,「希望」会不会是一个机构,或者是一个人?但是,他又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了他们家面临的困境?这位好心人到底来自哪里?这位好心人的姓名是什么……
在太多的谜团之下,「希望」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家庭呵护长大了。
3、
全网接力找寻「希望」
「希望」成了让李文娟一家人惦记了20多年的名字。如今,李文娟和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大学,她和姐姐都当上了老师,哥哥当了工程师,日子也越过越好,但他们始终放不下这个充满善意的陌生人。「每次家里聚在一起,都会提到‘希望’,我们特别想知道,这个曾经改变我们命运的人究竟是谁,我们想深深地感谢他。」李文娟说。
寻找「希望」一直是李文娟一家的心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尽管他们也努力寻找过,但一直未果。于是,她想到了家乡的媒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我想找一个20多年前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经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报道,这个跨越24年的善意与感恩的故事,才为世人所知,感动了很多人。
于是,全网一场「寻找‘希望’」的行动开始了。
「好心人从不留真名,依稀记得每次汇款单上签名都只有两个字——‘希望’,汇款人地址好像是济南市历山北路。」李文娟的记忆线索寥寥,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报道下,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参与到了寻找「希望」的行动之中。
「一边是善意,一边是感恩,这正是厚道山东、情义山东的体现。」「这才是真正正能量的故事。」「感恩的人运气差不了,希望好心人尽快现身!」「看到‘希望’的故事后,很受感动。当年当地是否有类似希望工程的行动?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网友被这个大爱的故事感动着,一条又一条的线索汇集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家都盼望着这位好心人能尽快被找到。
不仅如此,为了找到这位匿名捐助的好心人,济南、菏泽两地邮局联动,努力从海量档案中发现当年那些承载希望的汇票。李文娟哥哥李国祥的母校菏泽市何楼乡第二中学(现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东方红初级中学)接到消息后,也立马行动起来,找到李国祥当年的老师,并积极寻找相关线索……
寻找「希望」的进展,牵动着千万网友的心。「这么多年了,我们时常会想起这位好心人,他确实帮我们摆脱了困境,所以想当面感谢他的善心。」李文娟说,一方面,这是了却一家人的心愿,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好心人做过的好事石沉大海,「知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
正当山重水复之际,一位读者的来电又让寻找「希望」行动柳暗花明。
4、
「希望」原来是「邻家大叔」
「知道找到好心人的那天,我在电话里都哭了!实在是太激动了!」12月15日上午9时许,李文娟一家人抵达了济南站,他们来接姐姐一起去见「希望」。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寻找,终于即将迎来最终的圆满。李文娟的眼睛亮亮的,这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实在是个太重要的时刻了,「我们真的没想到,能够找到他,还能见到他。因为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寻找,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寻找到「希望」的转折点,来源于12月9日的一通电话。一位名叫孔凡磊的读者通过报道留下的联系方式,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取得了联系。「我们这里有当年的汇款收据。」孔凡磊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三张汇款收据上明确写着「希望」和「历山北路2号」等字样,和报道完全一致。
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里,四张汇款收据清清楚楚地写了收款人的姓名地址和日期,与李文娟一家人的信息一致——「希望」找到了!
身着深蓝色外套,脚穿一双布鞋——这便是「希望」,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孙承武,一位看起来非常朴实的「邻家大叔」。原来,在当年的一次培训中,他听同期学员说起这三兄妹成绩优异但家境困难,面临辍学的危机。从事教育行业的他便决定帮一把,好让三兄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之后孙承武打听来了他们的地址和姓名并开始了汇款,每月一次,三个兄妹三百元,一人一百元。就这样,一张张薄薄的汇款单跨越几百里,从济南到达菏泽,给李国祥一家带去了希望。「如果不是这次你们寻找,我都忘记当年的捐款了。」孙承武说。
得知三兄妹如今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孙承武也倍感欣慰,当年的「希望」达成了。「孩子和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孙承武说,他唯一的想法便是用微薄之力,帮李文娟三兄妹完成学业,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这也是取名‘希望’的原因」。
「我们准备去济南,和这位好心人见一面,亲口表达对他的感谢。」在得知找到「希望」的消息后,李文娟哽咽了,「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5、
一个时隔24年的拥抱
见面的时刻到了。
12月15日,济南阳光灿烂,天空碧蓝如洗。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路程,李文娟姐妹终于见到了「希望」。
孙承武早早就在门口等着了。车门打开,李苹娟两姐妹下车,看到孙承武接着跑上前去,这个曾在报道中出现的面庞,他们反复看了太多次了。「我们终于见到您了!」李文娟和李苹娟紧紧握住了孙承武的手。随即,跑下来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是李文娟的儿子,「爷爷好!」孙承武蹲下身子,笑着一把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这场24年后的相见,既是「初见」,又是「重逢」。
「孙老师,我们想当面说声谢谢。您当年资助的孩子长大了,今天,我也把我的孩子带来了,让他也见一见当年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李文娟拿出精心包好的现金,郑重地递给孙承武,这是当年化名「希望」的他捐助的钱,现在他们希望把这份心意回馈给孙承武。「你给我,我就收下。但我马上转给你,希望你把这份心意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心意的传递还在继续。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孙承武和李家三兄妹奖励了10000元奖金。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要把当年捐助的钱以及这些奖金,一起捐赠出去,让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这个「施恩与报恩」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但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
临近分别,孙承武和两姐妹拥抱在一起,这个拥抱,阔别了24年。
他们做了个约定。「我们学校威海校区很美,下次一定带着父母来玩玩。」「下次您来天津,一定要找我。」「等您有空到菏泽,我带您好好逛逛。」一次跨越24年的见面并不是终点,爱的故事还在延续。
此时此刻,外面艳阳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