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两会前瞻|多名委员关注生育配套:积极生育保障不是让女性回家

2024-02-26社会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上一轮生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情况仍是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要点。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芳和自治区人社厅副厅长徐睿霞于2月23日带队调研了解托育服务工作情况。
据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消息,调研组一行深入园(院)区,现场察看托育场所建设情况、园内儿童生活情况,详细询问了经费投入、儿童入园、师资、国家和自治区托育政策落实情况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并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当了解到赛罕区普润托育园、回民区宝乐缘托育园招生难、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补贴未落实、经费难以为继等现实困难,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托位招满、一位难求,但保育员、育婴员工资待遇低,没有晋升渠道等问题,调研组一行表示,将通过有效途径,向相关部门提建议,建言献策,呼吁推动问题解决。
「北疆女声」微信公号 图
「北疆女声」微信公号 图
稍早前的1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率专题调研组,围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专题调研。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调研组认为,人口发展是长周期事件,人口变量是慢变量,面对当下的人口增长形势,优化人口结构、提升生育率,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还需要下足功夫。
「虽然在国家层面及部分省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但在劳动市场竞争激烈、生育成本单位化的情况下,全面三孩政策及新产假制度的实施,将使生育对就业机会本就不平等的妇女参与就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河池市调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欧彦伶的一番发言,让保障育龄妇女新生育政策下的就业问题和普惠托育问题成为讨论热点。欧彦伶曾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一件【关于探索破解育龄妇女新生育政策下就业难问题的提案】,建议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生育哺乳期(生育后一年内)人性化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女性职工的「就业权」和「生育权」。提案得到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答复。
「除了要扩大生育保险范围,给予生育津贴,减少生育压力之外,还要建立一种婴幼儿照顾补贴机制,以合理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家庭成员参与照料孩子的积极性。」【人民政协报】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设立婴幼儿照顾补贴机制,吸引家庭成员参加科学育儿的培训,不仅可有效减轻家庭育儿的压力,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个人工作技能的习得,为其从事育儿服务业打下基础,有益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
另据人民政协网2月21日消息,贺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她表示,各地生育支持政策的内容涉及经济、时间、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政策支持的范围涵盖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问题,得到了受益群众的热烈欢迎。但是与群众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是生育支持政策还没有全面落实。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生殖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地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早期发展面临挑战等。同时,各级财政投入水平低、生育支持服务对家庭生育养育功能的替代性不足。在低生育水平社会,需要采取相对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同时运用法律、制度、政策等手段综合施策,推动形成家庭、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生育责任共担机制。
「首先,积极生育保障不是让女性回家,而是落实就业优先国家战略、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以促进家庭育儿与职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劳动相关的福利投入带来更有效的劳动参与,增加家庭收入,稳定家庭发展预期。」贺丹表示,其次,积极生育保障是以提高人口质量为核心目标的主动公共投资。通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轻「三育」成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三是积极生育保障是对家庭生育价值正向外部性的补偿。尊重家庭育儿的经济社会价值,将家务劳动和照料行为的外部经济效果内在化,对婴幼儿照护人员给予劳动补贴。
在她看来,基于积极生育保障理念,生育保障体系应包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生育保障基本制度、婚育服务支撑体系三方面内容:第一,通过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方位干预生育影响因素,从降低居住成本、减轻教育焦虑、减轻医疗负担、促进女性就业、保障假期待遇、倡导婚育新风等维度对影响生育养育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干预。第二,建立生育保障基本制度。推进生育保险覆盖灵活就业和城乡居民,实施城乡基本均衡、鼓励代际支持、引入育儿培训的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等。同时,以稳定的财政投入支持服务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第三,通过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婚育服务支撑体系减轻生育焦虑和压力。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婚恋服务、母婴保健、普惠托育、家庭观念养成等全程支持。积极生育保障制度不仅仅发挥保护性作用,而是以社会投资、社会参与和积极干预的方式全面提升社会成员抵御风险和促进家庭发展的能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