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每年5月12日,均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御并减少灾害保障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广东在行动。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按照广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地震局有关文件要求,广东省地震局联合广东省教育厅、省应急管理厅、省科学院等单位,于4月27日在广州动物园率先举办广东省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教育「主场活动」,向公众传播抗震防灾减灾知识。
多种手段向公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记者4月27日现场所见,「主场活动」主办方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了解地震,防御并减少地震灾害。广东省地震局工作人员将地震监测仪器带到活动现场,公众在仪器前大脚蹬地,仪器即可监测到震动并绘出震动波纹。
为了向大部分很少到达过地震灾难现场的公众还原现场,广东省地震局工作人员将一套「VR防灾减灾馆」带到活动现场,公众戴上VR眼镜便能看到含有建筑倒塌、地面破裂的仿真地震灾难现场。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很容易出现交通中断人员失联,应急管理单位常用无人机飞往交通中断人员失联区域以核实灾情,27日的活动现场设有救援无人机模拟器,公众可体验担任「机长」驾驶无人机深入地震灾难现场核实灾情。
为减少地震对重大工程影响,广东省地震局通过对重大工程安装智能监测仪器,搭建重大工程地震安全在线监测与健康诊断平台;27日活动现场一款展示模型,除了向公众介绍广东省哪些重大工程已经加入该平台外,还可以通过手机扫展示模型上的二维码,了解智能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据悉,相关仪器可以智能监测地震对重大工程的影响,指导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平日管理相关工程灾时迅速发现或预测工程的受损部位。
为了更接地气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防灾减灾宣传画拼图、地震知识问答及抽奖等摊位。除了摊位宣传,广东地震台监测预警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洪玉清还为大家开展了【地震与地震预警】专题讲座,广州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现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广东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广东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晓灵介绍,我国地震次数发生较多,发生范围分布广强度强;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的地方。广东省地震局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广东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省建设,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广东省完成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设,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对外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和跟踪级的烈度速报能力从无到有的跨越。广东还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的体系;例如广东省地震局和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应急厅等多部门,在每一个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均共同组织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六进」活动,开展敞开的常态化的演练,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何晓灵介绍,随着「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周」「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来临,社会各界还将看到更多防震减灾宣传作品。
多部门共同推动全民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全民参与。记者27日现场所见,无论是活动的承办地还是活动参与者,均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我们把防震知识与野生动物科普教育相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动物与地震科普品牌。」广州动物园党委副书记、主任谢丽华介绍,广州动物园在2006年建立了广州市面积最大、观测动物种类最多的地质地震观测站,2010年建成动物与地震科普馆,2017年再对相关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十多年以来不断丰富科普馆的科普设施,策划特色的宣传活动。2023年地震馆接待的游客是50万人次,结合2023年全园接待人数900万人次换算,每18个游客当中就有1个人来到过地震科普馆。
为进一步鼓励全民参与防震减灾,27日的活动现场,广东省地震局向广州市番禺区天誉小学等7所学校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向广州市动物园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赠送【稳稳震震科普馆】【华南地震】【城市与减灾】【自然灾害学报】等10类图书资料120册;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永丰小学的小朋友们合唱「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曲【山水相连】和【这一瞬间】,通过歌声传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