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专家义诊、爱心理发、磨刀修伞……近日,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 为民服务暖人心」活动,推出百余项志愿服务进社区重点活动项目,绽放志愿服务新光彩,凝聚基层治理新动能。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供图
垃圾分类新风尚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各街镇、各居村形成了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三级管理、五级队伍」志愿服务体系。今年「3·5」期间,全市结合每月5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活动」,由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牵头,带动各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定期进社区,特别针对薄弱小区,发挥先进小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在「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重要理念首提地,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开展「低碳生活新时尚」「3·5」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邀请虹口区绿容局垃圾分类宣讲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宣讲,现场举办「低碳生活新时尚」知识小竞赛等活动;在金山区「学习雷锋好榜样 志愿服务我践行」3·5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中,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陈海明向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居民分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经验,开展环保手工体验活动。
邻里守望新力量
近年来,新就业群体日益活跃、作用凸显,上海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以志愿服务方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饿了么、美团、京东、叮咚买菜、中通、圆通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公司,广泛发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比如,叮咚买菜志愿服务队联手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推出「新招」,将当天未售完的新鲜果蔬进行分装,再免费上门配送给社区的困难家庭、高龄老人,实现节约粮食资源与关爱特殊群体合一。
同时,社会各界也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们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宝山区打造新就业群体畅享驿站,以「组合拳」形式强化服务保障;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面向新就业群体人员开展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全国最美志愿者郑瑜带领「拾光」团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摄影服务……「小哥服务」和「服务小哥」的双向奔赴,引领着这些新就业群体「新鲜力量」逐渐转化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新鲜血液」。
城市名片新色彩
「你见过不插电就会自动演奏的钢琴吗?你想感受18世纪欧洲街头的音乐艺术吗?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奋进新时代 志愿向未来」嘉定区安亭镇「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上,澳大利亚籍志愿者Brendan正式化身安亭的「推介官」,讲述「安亭故事」。
在上海,外籍志愿者融入社会、奉献爱心,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现象不断涌现。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的尼泊尔志愿者阿思势是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直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外籍志愿者队队长。作为一名在上海生活了十余年的外科医生,他不仅主动发起组建外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还积极配合上海市血液中心,定期无偿地为患癌儿童做帮扶治疗,「志愿无国界,我们都是一家人」。
示范引领新活力
「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今年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各类先进典型与领军人物参与其中。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活跃在实事惠民志愿服务的各个场景。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典型陆鲍君带头开展知识普及、爱心义诊等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国最美志愿者、市劳动模范陈琳示范带头参与虹口区邮商联盟便民服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提供眼镜维修、磨刀,配钥匙、维修小家电、等志愿服务。
榜样垂范,专业力量为志愿服务「添砖加瓦」。「3·5」期间,上海边检总站推动「东方国门」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移民管理政策宣传进社区、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出入境服务进外企,警民共建合作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普及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上海,「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在医疗领域也已开始探索。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志愿服务基地发挥医疗卫生专业志愿者力量,开展集市义诊、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活动。此外,曙光医院还发挥医务社工协调资源优势作用,挖掘医务志愿者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专业特长,通过「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将中医药文化服务融入市民生活。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