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广州越秀计划为碧道「添服务」,探索运营和维护的长效机制

2024-02-28社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穗水轩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2月28日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2019年至今,广州市越秀区已建成31.6公里碧道。在改善水环境满足广大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该区未来将逐步探索碧道经济价值开发模式。一些有利于碧道运营和维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服务项目,未来或会在该区的碧道上出现。
据悉,建设碧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水系旁建设一条廊道。对于广州市越秀区来说,碧道建设绝不是建设廊道那么简单。为了让市民游客获得更好的亲水体验,避免亲水设施建设完成后水质堪忧且水安全不达标,越秀区将碧道建设与治水工作相结合,坚持治污先行、安全为重、生态优先,兼顾河湖的防洪排涝、生态保护、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协同推进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滨水经济带建设。在建设二沙涌、东濠涌、新河浦涌、东山湖等水系的碧道时,充分发挥相关水系的防洪调蓄功能,汛期以预腾空手段提升调蓄库容,暴雨时通过站闸调度保障流域水安全;完善河湖堤防及护岸,满足河涌20年一遇、珠江20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辅以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配套公共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从源头上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水安全系数。通过原位消解水体淤泥、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方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重塑水下生态系统、非汛期稳定保持Ⅳ类水质目标。贯穿「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绿地收集、滞留、净化、渗透雨水四大功能,通过降低绿化标高形成自然坡度,引导雨水进入绿地,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增加碧道雨水收集与下渗净化能力,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系数。在解决河湖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的基础上,越秀区以连续贯通的慢行系统建设为载体,将原来被小区、闲置地块等占用的河岸腾退出来,提升为公共绿色开敞空间,并串联滨水公园、口袋公园、景区景点等,打造高品质滨水休闲带,实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
据悉,以河湖为纽带,越秀区已通过碧道建设串联并促进沿线产业的提档升级。如东山湖碧道融合打造「碧道+文化创意」,新河浦碧道擦亮「碧道+红色文化」品牌,麓湖碧道展现「碧道+生态保育」成果,二沙岛环岛碧道提供「碧道+智慧服务」体验等,因地制宜补齐公共服务、自然生态及旅游产业短板,构建多样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助力区域经济提档升级。越秀区下一步将积极探索碧道运营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将碧道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加大碧道日常维护巡查力度,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与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在碧道规划阶段,将城区设施改造、公园建设、文旅经济带建设等融入碧道建设中,建成后,通过投放自动售卖机、开设书吧、驿站户外广告投放等方式,逐步探索碧道经济价值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