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整新为契机,从破解小区管理顽症入手,依托自治金项目, 南码头路街道 胶南小区充分挖掘小区的人文历史,精心设计「初心池」「领空间」「红色小屋」「思源广场」等12个特色性与功能性兼具的微景观。近日,记者来到胶南小区,与居民一同感受「行走的胶南」这个自治金项目,给小区环境带来的变化。
胶南居民区房屋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共有1573户,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5%以上。居民区启动「行走的胶南」自治金项目,目的就是要改善小区的面貌。
曾经这块公共绿地杂草丛生,如今坐拥假山、流水、绿树、锦鲤,生机盎然——作为「行走的胶南」最大、最具特色的打卡点,「初心池」复制了江南水乡的秀美,融入了复古国潮元素。为了打造成为真正惠民的项目,其建造前经过多次听证会的调研,对周围居民楼和水池的距离充分考察,还控制瀑布流水大小,确保美观的同时避免声音扰民。
同样破旧立新的还有将原先的墙面设计成象征着南码头28个居民区的「一家亲网红墙」;在老旧公共绿化带里重生的「和谐园地」和「向阳而生」等。曾经荒废的绿地、围墙华丽变身,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
具有60多年历史的上海溶剂厂曾经位于小区旁,小区居民中有不少是该厂员工,可以说胶南小区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在这一背景下,「行走的胶南」诞生另一条精神主线——挖掘历史、串联过往,在厚重的历史中感悟当下。
12个打卡点中,多个点位叙述着上海溶剂厂与胶南小区的渊源。在小区空闲处打造的「思源广场」,让人了解上海溶剂厂的历史;「红色小屋」中展示着极具年代感的海报、书籍,走进小屋仿佛置身于那些岁月。
「行走的胶南」首席讲解员郑灶坤是溶剂厂的退休职工,也是社区资深志愿者。他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老厂老小区的故事,让更多参观者了解历史、了解社区的建设,让他们感受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感觉特别有意义。」
「行走的胶南」项目的成功,源自党建引领下各方资源的整合。胶南居委会主任陆征宇说:「项目必须得整合依靠更多的资源共同参与,这是大家的共识,正是依靠居民自治、社会共治,最大化整合资源,‘行走的胶南’才能一路走来。」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居民区始终坚持「居民自治」的初衷。志愿者与小区绘画达人赵养正联手绘制的墙绘,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充满意境;丁伟修创作的【胶南小区,美丽的家园】,饱含对小区的热爱;绘画设计专业的居民徐欣颜看到小区景观改造后,悄悄地设计一份「线路图」,以卡通风格将各个点位标注得一目了然。
共建单位也参与到项目共建共治共享中。步入「领空间」,这里就像「行走的胶南」项目展示厅——党建共建、志愿者风采、微网格之光、美学胶南等一系列的活动成果一一展示。「领空间」还是共建单位为居民服务的主要场所之一,九紫遇尚在此弘扬甲骨文文化、东道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宣讲、华为手机传授手机摄影技巧、济德正兴中医门诊部为居民义诊、浙商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向居民普及防诈小贴士。
以微更新撬动社区大治理,用小变化、小改善,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初尝项目成果的同时,2.0版的「行走的胶南」已在运筹帷幄之中。胶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麒介绍,今后还将结合口述历史、线上打卡、招募志愿讲解员、对接南码头历史陈列馆等,从形式到内容,不断赋予项目更多新的内涵,让「行走的胶南」走深走实。
文字:赵天予 张婴婷 易可欣
编辑:倪竹馨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