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够用吗?有人说够,有人说不够,但实际上,真相往往扎心。城里职工的平均退休金三千多块,勉强能填饱肚子;农村老人每月两百多块,甚至连买点像样的水果都成问题。这不是夸张,而是现实。更扎心的是,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社保基金可能就撑不住了,结余为零。
到那时候,靠什么养老?仅靠政府兜底,显然不太现实。于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站出来了,提出要适当提高退休金,并引导更多人参加个人养老金。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2025年1月21日,人社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养老问题。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明确表示,今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幅度预计和去年一样,大约3%。听起来,这个小幅增长是个好消息,但背后却藏着无奈的现实。
为什么只能涨这么点?因为目前很多省份的社保基金已经入不敷出了。养老金的钱,主要来自年轻人交的社保,可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长寿化和少子化双重压力下,社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去年,养老金涨了3%,但更多的钱靠财政补贴才勉强凑齐。说白了,就是国家兜底了。
可国家的兜底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能只靠政府往里填钱吧?
而且,从长远看,问题更严重。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5年,社保基金结余可能为零。换句话说,如果不采取措施,现在的模式根本撑不到未来。于是,人社部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这被视为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一步。
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早就有了,但为什么以前没引起大家的关注呢?首先,很多人觉得不划算。缴社保是强制的,但存个人养老金是自愿的,多数人不愿意多掏钱养老。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大,哪还有闲钱存养老金?
其次,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也不够。过去,这个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产品种类少,服务也不够贴心。很多人觉得麻烦,干脆不参与。有人甚至认为,存个人养老金还不如直接存银行,灵活方便,还不用等到退休才取。
不过,这些问题在去年年底有了变化。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覆盖全国范围。人社部还对制度进行了优化。从参与门槛到税收优惠,再到产品种类,都做了调整。这些改变,让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变得更有吸引力。
比如,现在只要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而且,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每年最多可退税5400元。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选择更多了。以前,选项有限,大家觉得没什么赚头。现在不一样了,除了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还新增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产品。用大白话说,就是选择多了,收益也可能更高了。
人社部还提出,要让商业银行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比如,参加人可以自由变更开户银行,也能更方便地领取养老金。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重大疾病、失业、领取低保等,还能提前取出个人养老金。这些改进,确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不过,个人养老金的核心吸引力还是三点:一是税收优惠,能减轻当下的经济压力;二是养老保障,退休后多一份收入;三是强制储蓄,退休前不能随便取出来,避免乱花钱。从长远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
那么,这些变化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的养老方式可能会发生转变。过去,大家主要靠社保养老金,现在多了一个选项——个人养老金。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让个人的养老更有保障。
不过,个人养老金制度能不能真的普及,还得看大家的接受程度。有些人已经开始计划存个人养老金,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给中高收入群体设计的福利,普通打工人根本没闲钱参与。也有人质疑,这种强制储蓄模式,真的能让所有人受益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
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这个话题引发了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吐槽。
网友「大漠孤烟」说:每年最多退税5400块,对高收入的人来说可能挺划算,但月薪三四千的人根本没这个条件参与啊。
网友「柠檬不酸」评论:说白了,就是国家没钱了,才想出个人养老金这一招。可问题是,普通人真的能存得起吗?
网友「养生专家老张」调侃道:把钱存到个人养老金账户里,还不如多买点保健品,至少能立刻看到效果。
网友「未来可期」则比较乐观:我觉得这个制度挺好的,强制储蓄能帮我管住乱花钱的手,退休后还能多一笔收入。
网友「低调的奢华」吐槽:能不能先把社保养老金问题解决了再说?个人养老金再好,也比不上社保稳定啊。
对于这些评论,大家的态度显然不一。有期待,有质疑,也有调侃。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制度确实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靠个人养老金就能解决养老问题吗?那些退休金两三百块的农村老人怎么办?社保基金的窟窿到底能补多久?这些问题,恐怕不是靠一个新制度就能回答的。
养老这件事,说到底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是继续靠政府,还是主动给自己多买一份保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