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2024听两会丨大龄孤独症患者该何去何从?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建议:给予政策扶持助其顺利就业

2024-02-29社会
00:55
央广网北京2月29日消息(记者王晶)随着社会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和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政策向这个群体倾斜。就此,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拟提出关于18岁之后的大龄孤独症群体妥善安置问题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建议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
29日,李紫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社会大众更关注小龄孤独症孩子,国家提供康复训练的残疾补贴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支持政策,但长期以来缺乏对成年尤其是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政策扶持几乎是空白。因此,她建议,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其顺利就业。
河南洛阳:特教老师为自闭症孩子上课
「等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办?」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我国于2006年正式将孤独症归属精神类残疾,其主要表现是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全球儿童孤独症的基础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全球脑科学与神经精神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据统计,我国21世纪初有1300万孤独症患儿,全球孤独症患者已达到67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每44个人当中就有一名(2.3%)被确认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个数字已经超过艾滋病、癌症、糖尿病3种世界疾病人数的总和。
针对18岁前的孤独症儿童,我国不断完善和提升着早期筛查、诊断、康复水平,推进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等保障和服务,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过,在李紫微看来,我国大龄孤独症患者政策支持方面依然是一个盲点。
「等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办?」这是摆在很多孤独症患儿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李紫微称,18岁的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年龄基本已在45岁左右,正是家庭顶梁柱的年纪,孩子毕业后没有归属,家长就无法工作,需要整天对孩子进行看护,没有收入,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孤独症家庭的贫困。
据记者了解,孤独症患者存在社交障碍,在成年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里,年纪大了父母无力照料,又找不到合适的康养场所,导致无处可去。孤独症患者的家庭一直以来不堪重负,这些负担正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建议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实行分类救助
近年来,中国残联积极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推进包括孤独症群体在内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为大龄孤独症患者提供生活补贴、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保障,但是,他们能够享受的社会支持主要局限于基本生存方面的内容,缺乏教育、康复训练、支持性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据记者了解,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疾病,这一特点决定了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教育是要持续终身的,但大龄孤独症患者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大都缺乏有效的康复训练。
李紫微建议,对成年后的孤独症患者适当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给予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加大课程的开发、开办职业培训班、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体系等,为大龄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找到出口,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方便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政府部门应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对他们实行分类救助,帮助其顺利就业;针对孤独症患者设立公办或公建民营的孤独症家庭康养中心,鼓励个人团体办社会康复劳动机构。
此外,提供治疗、培训、康复、养老等支持;政府适当增加一些福利机构;发展家长组织,支持家长服务机构的发展及家长组织的培育,开展家长心理辅导等多元化服务。包括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支持有经验的家长建立互助组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