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样挽起袖子、伸出手臂,看着针头扎入手臂,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软管慢慢流到血细胞分离机里……4月22日,王彪又一次到台州市中心血站无偿捐献血小板。从2006年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43岁的王彪已献血22次,其中捐献单采血小板21次,全血1次,累计4800毫升,相当于1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努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无论是参加水上救援还是献血,我只是希望凭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是王彪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参加无偿献血的初衷。
王彪第一次献血是在2006年2月12日,这是他大儿子出生的前一天。「当时我和妻子都在北京工作,那天妻子即将临产,我不想在一边干着急,当时看到路边的献血车,就想着做点好事。」
王彪说,当时在与医护人员交谈中才真正了解到无偿献血的意义。「适量的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能帮助他人。」
从这开始,献血就成为王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血站无偿献血。
王彪家住黄岩,捐献血小板只能到位于椒江的中心血站,每次的路程都要花费不少时间,但他从不觉得麻烦。「我的血小板计数不高,每次只能献一个治疗量,我很敬佩其他的‘献血达人’,不仅捐献次数多,还能献两个治疗量。」王彪说,由于血小板计数必须达标才能捐献,他好几次化验没通过,只能无功而返。
前两年,作为中心血站「常客」的王彪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毫不犹豫留下了检测血样,加入到中华骨髓库。虽然非血缘关系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但在王彪看来,多一个人参与,患者就能多一个机会。
乘风破浪,成为水上生命守护者
王彪的热心,不止体现在献血。2019年,他加入了黄国正组织成立的黄岩区水上救援协会,一起冲在救援一线。这个组织专注于公益性的水上救援,常常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动,坚持24小时待命。
前几个月,一男子在黄岩永宁江附近欲跳河轻生,王彪和协会其他成员接到消息后,立马放下手头工作,赶往现场。「当时我们就在水里时刻关注他的情况,后来公安劝说无果,那男子跳河了,幸好及时将他救了上来。」王彪说,从去年到现在,协会一共救回了11条生命。
严冬里泡在水里等待救援时机是王彪他们的家常便饭,还会遇到一天连跑几个现场的情况。「有一次结束救援已经后半夜,洗漱好准备睡觉就接到电话,马上又出门参加救援。」
王彪说,无论是救援还是打捞,时间很珍贵,要抓住每分每秒,他们一般等到结束后再和家属解释,这是公益组织,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了更好地参与救援,王彪在协会的组织下考取了潜水打捞的相关资格证,时不时就和其他会员一起去宣传青少年防溺水知识。王彪笑着说:「其实避孕套是户外求生神器,小巧易携不易破,如果掉到河里,把它吹成气球绑在身上就是浮球,人不容易沉下去。它还可以当止血带和手套,用途很多。」
除了社会和政府给予的支持,成员们还自发筹钱购置专业的救援装备和自费参与救援专业知识培训。
现在的黄岩区水上救援协会日渐成熟,从最开始的五六十人扩充到一百几十个人,在2022年被评为「台州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还经常收到被救家属送来的锦旗。
快人快语:「举手之劳」背后有大爱
无偿献血是生命的接力,无论献血量多少,每一位无偿献血者都令人尊敬。
今年43岁的王彪性格开朗,热心公益,从2006年起开始参加无偿献血,他认为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便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18年。
王彪还加入了黄岩区水上救援协会,只要有需要,他24小时随时待命。这两年,王彪和协会的其他成员们一起拯救了十来条鲜活的生命,也让很多家庭避免了悲剧。
但对于种种善举,王彪轻描淡写,他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求任何的回报。
无偿献血者、水上救援协会的成员们,还有在生活中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他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平凡而伟大,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间大爱。
来源:望潮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