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珠斯花街道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百姓呼声高、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准施策,通过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把民情摸实、把问题理清、把症结找准,诚心诚意听民声,踏踏实实解民愁,让群众感受心贴心的温暖、看到实打实的变化。
「一老一小」抓到底,幸福和谐不落一人
1月2日,走进珠斯花街道新六十栋社区,临近中午,惠民餐厅即将开餐,前来就餐的老人们陆续来到走进餐厅逐个排队打饭就餐,现场气氛温馨、秩序井然。
「这个餐厅离我家很近,我经常来这边吃饭,荤菜素菜种类都挺多,而且都是适合我们老人吃的,价格也不贵。」家住六十栋小区的田桂珍老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作为餐厅的常客,田桂珍老人几乎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的餐桌,在社区的养老中心和朋友们打完牌、唠完嗑,顺路就可以来餐厅解决吃饭问题。
据了解,为全力打造以「品质养老」为核心的民心服务,解决老年群体「做饭愁、吃饭难」的烦心事,珠斯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提出「党建领航,朝夕相伴」服务计划,先后打造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民餐厅等养老服务阵地。同时,积极整合辖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资源,构建康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开设了「朝夕」学堂,全面推动老年教育多元化、 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辖区内群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切实增强老年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为着力抓好与「一老」对应的「一小」群体,全方位守护「朝夕美好」,该街道坚持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打造「童心港湾」儿童服务阵地,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活动场地,并以「悦享成长」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持续整合资源、契合需求、优化服务,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招募辖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围绕未成年人成长需要,以红色观影、阅读分享、 美术绘画等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假期系列活动;同时,以「朝夕学堂」为依托开设了绘画、口才等公益课程;深度聚焦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推进「萱草额吉」困境儿童帮扶计划,结对帮扶困境儿童36人次,开展「圆梦微心愿」系列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少年儿童实际问题。
「脚底板」工程走到位,社情民意不漏一事
「在这次的常规走访入户过程中,我新发现了4名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的帮扶对象,在通过沟通充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们申请了家庭生活补贴,让他们得到了生活上的必要保障。」近期,在新六十栋社区,网格员杨婉璐紧密开展着新一轮的入户走访工作,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街道「脚底板工程」发挥核心作用的「螺丝钉」,网格员群体成为这项街区「民心工程」落地生根的重要一环。
让「末梢治理」直抵民心,成为治理变革的聚焦点,为系统攻坚化解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珠斯花街道持续用脚步丈量街区,把脚印留在基层、留在网格内、留在楼栋间,通过开展「脚底板」工程专项行动,将为民办实事、物业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345工单办结等重点任务下沉网格,持续提供更加精准的民生服务,全面提升基层网格治理效能。截至目前,珠斯花街道已完成四轮覆盖式摸排走访,共收集社情民意1100余条,办理民生实事150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22次、集中培训15次、载体活动61次。
「珠事有解」呼必应,矛盾问题不留一个
民生难事减一件,民心答卷加一分,今年以来,珠斯花街道倾力打造「珠事有解」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以信访代办制为抓手,在街区开设「石榴籽」信访代办便民服务站(点)和「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全面实施以「主动办、即时办、限期办、协调办、挂号办」的 「五办」服务模式,全面构建形成信访代办闭环机制。同时,谋划实施「12345工作法」,即:聚焦一个核心、建强两级阵地、构筑三大平台、强化四项举措、完善五办服务,有效推进「珠事有解」实体化运行,凝聚多元力量办好民生实事,全力解锁基层社会治理「幸福密码」。据统计,自珠斯花街道高效运行「五办」服务模式以来完成代办各类事项149件,排查矛盾纠纷97件,化解97件,实现了全部化解。
「下一步,我们将以辖区内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聚合多方合力,创新方式方法,整合辖区资源,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基层治理’转化为人人可见可感的行动细节,努力让辖区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珠斯花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记者:郎静波)
原标题:【民生画卷绘新景 (110)| 珠斯花街道:纵横交错织密网 托起民生幸福事】
来源:云上霍林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