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吴蔚:当TikTok禁令再次摆在特朗普面前,时与势已有新变化

2025-01-20社会

直新闻: 吴先生,即将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当地时间1月18日对外透露,他在上台后将很有可能将针对TikTok的禁令推迟90天。也是在同一天,TikTok暂停了在美国的服务。您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 围绕TikTok的博弈延烧了4年有余,从特朗普上个总统任期持续到拜登执政,再到如今特朗普2.0版本「更新在即」,破局点似乎已经目光可及。

特朗普透过媒体放话称,将可能推迟对TikTok的禁令90天,这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拜登不执行TikTok禁令是必然的,他的任期已尽,此刻正是遣散幕僚分行李,与白宫职员一一致谢告别之时。他也十分清楚TikTok禁令这把火本就是他特朗普亲手点燃的,「 烫手山芋 」还给正主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我也不太赞同所谓「这是拜登送给特朗普的大礼包」。90天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特朗普处理得好便是「大礼包」,没有化解好就是炸在手里的「大炮仗」。

一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TikTok在给美国用户的官方公告中将「暂停服务」论述为TikTok isn't available right now,也就是「当下暂时不可用」。可是一些西方大牌媒体却在使用「TikTok goes dark for US users」,也就是「TikTok对美国用户变暗」这类消极取态的论述,个别媒体称之为Shut Down,也就是「关停」、已经属于相对中立的了,却鲜有媒体直接援引TikTok官方「isn't available」的说法。这就是我首先想提醒大家的地方,TikTok在美国的遭遇并不仅仅是商业逻辑可以完整描述的,它还掺杂了国际政治博弈与意识形态斗争,从一开始这件事就不单纯。

美国政权过渡期的一个特点是「权力顺次交接」,新一届美国国会已于1月初宣誓就职,然后便是正副总统的就职典礼。在这期间,美国的司法体系并非处于「群龙无首」状态,该干嘛干嘛。所以,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支持TikTok禁令时,TikTok当然有必要迅速找拜登政府要个明确说法。即便是暂时关停在美相关服务,也是出于对美国法律与惩罚措施的尊重。当拜登与特朗普两位总统先生都没有给出确切答案时,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就是最有效力的。因此,我们看到不仅仅是TikTok暂时关停了,CapCut、Lemon8等一系列「字节系」海外产品线都选择主动在美暂停服务,这是合理规避风险、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商业本能。

当然,这样的关停对TikTok来说是无奈的,也会面临损失。毕竟社交平台不是网络游戏,停服一段时间,玩家们可以选择玩点别的「代餐类竞品」,TikTok提供的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不在少数的美国民众是以自媒体作者的身份,靠这个平台吃饭的。

直新闻: 那么在特朗普上任之后的90天内,围绕TikTok禁令又将迎来一轮怎样的博弈呢?吴先生,您如何看待TikTok在美国的前景?

特约评论员 吴蔚: 在去年的节目中我曾谈到过,当特朗普重新走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获得绝密情报阅览权限的他一定会感慨:短短四年时间,世界竟已如此不同。同样的,当TikTok禁令再次摆在他面前,时与势均有了新变化。世事如棋局局新,这就是「百年变局」的强大张力。

TikTok禁令的法律逻辑是「不卖就禁」,底层逻辑却是赤裸裸的「巧取豪夺」,若置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审视,更多了一层「争夺新质生产力」的意涵。所以我个人估计,在未来90天,TikTok面临的新一轮博弈也依然跳不出上述三重逻辑。

但是变数比四年前有大了不少,正如我刚刚提到的,时与势均有了新变化。

首先是TikTok与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茁壮成长挖深了「 护城河 」,抗击打能力更强了。眼下,抖音的估值已经突破1.5万亿人民币,TikTok的市值也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不卖就禁」的前提是也要有人「买得起、吞得下」,更何况此前一些想趁火打劫的美国巨头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博弈与布局更新,也都陆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类TikTok产品」。在反垄断法的审视下,巨头们不敢轻易「投资兼并」。四年来,TikTok积极调整投资人结构,随着来自世界更多方向的资本加入,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试图煽动的「投资人踩踏逃离」并没有在TikTok上演。这也给了TikTok「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底气。

其次是,就连特朗普自己都不讳言:TikTok为他的胜选发挥了重要作用,链接了大量年轻群体。如果传统媒体(Legacy Media)被称作「第四权」,那么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基于大数据赋能下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正在形塑出「第五权」。这是一股新的政治能量,一种更直接有效、绕开「中间商」的动员与表达工具。瞧瞧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宾客名单吧:马斯克、扎克伯格、贝索斯、周受资。让我想起美剧【纸牌屋】里主人公那句经典的台词:总统就职典礼上的宾客座次就像地产项目的地段,从来事关权力。

然后就是企图摧毁TikTok的战略有效性正在边际递减。必须客观地讲,在大国博弈的语境下,「国家安全」概念正在被泛化。毫不客气地说,美国国内确实有一股政治势力试图扼杀乃至摧毁TikTok。在「不卖就禁」的简单粗暴司法逻辑下,用金钱去摧毁(Buy & Kill)一家新兴企业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惯用伎俩。但随着2025年初「TikTok Refugee」,也就是TikTok难民、与中国网民的亲切互动,由美国政府塑造多年的「虚伪图景」正在崩塌。旧的话语体系正在破碎,新的论述方式尚未形成,这一切都将考验特朗普2.0时代的治国理政能力。禁了TikTok又如何?还会有下一个TikTok出现。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无论围绕TikTok禁令的博弈在美国国内如何上演,来自中国的态度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商务部早有定论:出售或者剥离TikTok涉及技术出口问题,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履行行政许可程序,中国政府将依法作出决定。

作者丨吴蔚

排版丨赖信宏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