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评论员 孙永莲
2月19日—21日,一场罕见的暴雪降在潍坊,从诸城、安丘开始逐步向北蔓延,伴随着冻雨和冰粒,一口气下了3天。不少地区积雪厚度超过10厘米,主城区积雪也厚达4-6厘米,为近几年之最。
这3天,潍坊过得又冷又「热」,下雪很冷,清雪却很「热」,而这场「清雪热」折射出了两种温度,一种来自政府,一种来自普通百姓。
暴雪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道路积雪、出行困难,最考验一座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否及时迅速清雪、保持雪后城市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次降雪情况特殊,时间长、雪量大、温度低,形势比以往更要严峻,全市城管、交通、交警打头阵,机关、企业、志愿者齐上阵,掀起浩浩荡荡的「清雪热」。尤其是城管系统,清雪人员从2.3万到5.3万再到7万,机械、车辆从2000台次到4200台次再到6000台次,数量持续攀升,强度持续加大,始终冲在第一线。
「清雪热」的背后,是为民服务的担当,更是新一年全力以赴的拼劲。作为潍坊工作动员大会后的第一场「现场考试」,这场冰雪保卫战必须要打得漂亮。对城市而言,在恶劣的强风雪天气中保持正常运转,是对自身实力和能力的双重展示;对发展而言,开年伊始的这种超强战斗力,更能有效提振士气、激发全年斗志;对市民而言,这是一场服务自己的「赛跑」,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从「通宵达旦、机器轰鸣」中感受城市的温度。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大行动、大关爱中,更体现在细节中,小关爱、小温暖往往来自普通人。就在这一轮潍坊降雪期间,受道路结冰影响,部分客车、火车滞留在诸城S220省道上,当地村民和社区干部见状,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为滞留人员送上免费热水和食物,并协调人力机械清雪除冰,恢复道路畅通,让外地司机和乘客感动不已。
一壶热水、一桶泡面并不贵重,但对于一个冰天雪地中滞留他乡的外地人来说,每一个小小的关爱都是雪中送炭,每一次微不足道的帮助都可能铭记一生。他们或许记不住村民的名字,甚至记不住村庄的名字,但一定会记得,那一年在潍坊赶上了大雪,有一群善良的潍坊人帮助了他。
一场风雪保卫战,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应急应变能力,更能通过这种能力感受这座城市的真诚、团结和人情味,从而具象地感知未来、凝聚信心,这样一座有能力有温度的城市,更值得人们为之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