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介绍过我的两个作品,一个是我的第一口原生备赛/参赛作品,同时也是我第一口正真的原生作品——【山东泰山北部泉源溪流(岱麓之溪)】;另外一个是【养马岛潮池】,它在去年拿下了AGA(世界造景大赛)2020之Bitope Aquascape组的第三名,我也大概成为了AGA史上年龄最小的三甲获得者,这个成绩也成为了我获得的最好成绩之一。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来我的主页,有较为详细的展示。
这一次,我们来看一下最近我创作的作品——【秦岭深处·祥河源头】(又名【中国西安丰水季傍晚时分的秦岭深处祥河源头断层泉泉池】)。
主题:中国西安丰水季傍晚时分的秦岭深处祥河源头断层泉泉池
2. 原生境描述:
2.1 水下景观描述,包括河床基质、表面情况、石头、浮木、落叶等视觉特征
在傍晚时分,一缕夕阳穿过了层层树冠打在了一处的石缝上;那石缝冒出泉水,迸溅而出,三十里祥河由此源起。这里的河道常常遍布着翠绿的苔藓,水质最好的源头更是这样——源头泉池较高的水体置换效率使得这里的水质一直保持着极好的状态,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难得的植物群落。美丽的水生苔藓、波光粼粼的水面、洁净的白沙、泉池中极富质感的枯枝和落叶、暖色与冷色的交相辉映,就算是顶级大赛中的草缸似乎也难以比拟。这样优秀的生境同时也孕育着着不少水生生灵,乃至整个秦岭祥峪的生态。
2.2 水生生物、鱼类、植物、昆虫等名录(拉丁学名)
翠云草 Selaginella uncinata、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秦岭薹草 Carex diplodo、曲尾藓属某种Dicranum sp.、Meteorium sp.、灰藓属某种Hypnum sp.、匐灯藓属某种 Plagiomnium sp.、鳞叶藓属某种 Taxiphyllum sp.、鼠尾藓属某种 Myuroclada sp.
2.3 栖息地周围环境,以及水质参数,温度、酸碱度、硬度等
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的秦岭,横亘在我国的腹地。巍峨耸立的身躯分开了南和北,划上了重要的秦岭-淮河一线。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
其中,有一处峪常现祥云,传说这里还是观音道场,曾经诗仙李白还慕名来此游历……种种传说和故事的加持,让这里显得更加神秘、传奇。
向峪的深处溯源,只见一缕夕阳穿过了层层树冠打在了一处的石缝上;那石缝冒出泉水,迸溅而出,一路成长,变成一条河流,旅途三十里。林中难得一缕夕阳正好打在了这条河的源头之泉,这是一个巧合,但仿佛又是必然。这里的河道常常遍布着翠绿的苔藓,水质最好的源头更是这样,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难得的植物群落。
就这样,种种难得的条件在此会聚,造就了这一独一无二的传奇生境。这便是「七十二峪」——祥峪(河流名「祥河)的源头。
这一处生境水深不超过60厘米,平均深度大约也只有40厘米左右。这样的水既洁净又清凉,水温只有15℃,导电率也才27PPM。这里的水质偏弱碱性,PH为7.5。
祥河属沣河水系,全长约十五公里。它所在的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平均宽度不到 30 km,断崖如壁,峡谷深切,多瀑布、急流、险滩。秦岭北麓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高山区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为 6 ~ 8℃,是降水高值分布区; 低山、河 谷温暖多雨,年平均 气 温 为 11 ~14℃ ,年降水量约为 700 mm。陕西省秦岭北麓诸河源短、坡陡、水清、流急,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河长一般为 10 ~ 100 km,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秦岭北麓渭河支流多为羽毛状,近乎正交注入渭河,多数为单支水系。汛期山洪暴发时洪水挟带滚石、沙砾卵石倾泻,形成洪积扇或河口三角洲。
秦岭北麓断裂带所处的大地构造范围是中朝准地台与秦岭褶皱系的交接部位。从次级构造位置上看,正好位于渭河断陷带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处,在地质构造发展演化上经历了多次变形、变位、聚合、拉张的过程。山地地貌主要有秦岭山地和骊山山地。秦岭山地延绵耸立于渭河盆地南缘,山势北陡南缓,西高东低,是在褶皱基础
上断块掀升作用形成的中高山地,最高峰太白山海拔为3676 m,一般海拔为1500~3000m。秦岭北坡的许多河流都具有套谷结构,即上部为宽缓的 U 形谷,下部为 V 形谷。骊山山地是渭河盆地内部断块山地,北陡南缓,最高峰海拔为1302m。北坡山前洪积扇叠加发育,向渭河延展覆盖在河流阶地上;南坡向秦岭山前倾斜,沟壑纵横。
作为我国南北气候天然分隔带的秦岭,从地质和地貌上,可以分为西、中、东三段:西为太白山块,中为终南山段(作品所模仿的祥河源头遍位于这一山段的北麓)、东为华山山块。古往今来社会上多数人所公认的终南山西起周至县骆峪河东到蓝田县流峪河或再略偏东北到倒沟峪的段落。终南山北麓也被老百姓划分为三段,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来分的,即: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
终南山北麓生态系统多样并且完整,特色十分鲜明,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如南五台、王顺山的花岗岩峰岭地貌,翠华山山崩堰塞湖,「景似蓬莱,洞如海宫」的辋川溶洞,河流、小溪上源多处悬挂的飞瀑;而蓝田、周至分布着的多处温泉等自然景观都让人赞不绝口,在西安市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终南山北麓还有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市是中国的古城之一,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西安遗留下来的文化中有着反映不同王朝兴衰的宫殿遗址和各朝代帝王之墓;还有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典籍和艺术珍品;有的是以宗教文化为特点的寺庙建筑群等;还有珍贵文物以此反映人类发展进化历史的遗址和器物等。人文景观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与深化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加深了游客的精神感受,并受到知识熏陶。
在自然条件方面,祥河源头地处中国南北方植物交汇过渡地带,既有华北、华中植物区系成分,也有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成分。区内有种子植物800多种,不少是世界单种属、少种属和中国特有种植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太白红杉、青檀、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独叶草、天麻、野大豆等20多种。依海拔高度自下而上分布有落叶栎林景观带、桦木林景观带、冷杉林景观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由于本区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分界处,孕育了繁多的野生动物种类。具以往资料记载,这里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鸟类160余种,兽类70余种,两栖、爬行类20多种,还有大量的林森昆虫。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鬣羚、青羊、林麝、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大鲵等20余种。
2.4 说一说这个原生境打动你的原因,或者你选择这一原生境主题的原因
时间回溯到2年前,也就是2019年的8月左右。那时的我刚刚要高一升高二,刚刚开始正式玩造景,水摄也才开始玩。正值暑假,为发泄一下情绪,也为磨练一下自己,一考完期末,我便起身赶往千里之外的西安,挑战时长两周的「孤独之旅」(也就是孤身一人自主旅行)。旅行的第9天,我深入秦岭,溯源祥河。
祥河的源头到达非常困难,没有路,很多地方需要趴在在长满苔藓、光滑无比的石头匍匐前进。有的地方上面的树枝压的非常低,还得在冰冷刺骨的水中爬行。浑身湿透的我爬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瑟瑟发抖,拿着水下摄影设备,对准这片生境进行了拍摄和记录。当看到自己拍摄的画面时,我感到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只见一缕夕阳穿过了层层树冠打在了一处的石缝上;那石缝冒出泉水,迸溅而出。茂林中难得一缕夕阳正好打在了这条河的源头之泉,这是一个巧合,但仿佛又是必然。这里的河道常常遍布着翠绿的苔藓,水质最好的源头更是这样,这在野外水生生境中可是十分难得的植物群落。美丽的MOSS、波光粼粼的水面、洁净的白沙、暖色与冷色的交相辉映,就算是顶级大赛中的草缸似乎也难以比拟。
如此壮美的景色,甚至使我激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就这样,一颗向往的种子在我心中埋下,【秦岭深处·祥河源头】也出现在了我的造景计划中了。
4. 鱼缸信息
4.1 鱼缸大小尺寸(长*宽*高,厘米)
60x50x30cm
4.2 造景素材清单
我所创作的作品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岩石、树枝、干树叶等)都来自自然。为了创造出原生境中最真实的效果并迷惑鱼的眼睛,我使用了与原生境相同的花岗片麻岩等等等等的岩石;在植物使用方面,我则往返两千余公里远赴原生境进行采集当地的各种原生植物(请放心,这是适当的采集,并不会对生境造成破坏,而且也没有采集到珍惜或者受保护的植物)并进行应用;在石材摆放方面,我运用了非常特殊的布置方法,以来模仿当地常见且极具特点的山崩地貌。比如左侧最大的石头,这种有很大一部分悬空的石头因当地的山崩地貌而变得很常见;再比如右侧较为平整的岩体,同样也是山崩作用的典型产物。
4.3 鱼缸系统运行器材(拍照时可暂时撤掉),如过滤、灯光、造浪等
灯光设备:ODYSSEA ADV 150W、YEE YNM-005×7、KaiserREEF mini 6500K
过滤设备:EHEIM600+SUNSUN EW-604
其他设备:HAILA冷水机 HS-28A、Chihiros DOCTOR 2、CORALIFE Turbo-Twist 3x UV杀菌灯、MUFAN CO2系统
4.4 水质参数
通过成熟合理的维护管理系统以及使用了与原生境相同的素材,使得这个作品几乎完美的还原了原生境的水质——缸中的水既洁净又清凉,通过冷水机,我把这个作品的水温精确的控制在了15℃,导电率通过过滤系统及换水控制在了27PPM左右、PH控制在了7.5。
4.5 缸内水生物清单
翠云草 Selaginella uncinata、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秦岭薹草 Carex diplodo、曲尾藓属某种Dicranum sp.、Meteorium sp.、灰藓属某种Hypnum sp.、匐灯藓属某种 Plagiomnium sp.、鳞叶藓属某种 Taxiphyllum sp.、鼠尾藓属某种 Myuroclada sp.、某新米虾Neocaridina sp.、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闲聊
总的来说,就这个作品而言,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不满意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太小了(笑)。
参加各项大赛时,作品的观感和状态都呈现出了极好的样子。另外,这个作品更厉害的地方在于,这个作品参赛之后,状态一直稳定保持的特别好,甚至后来观感达到了比参赛时的还要好,而维护强度并不大,这一点我是从来没有想到的,毕竟这个作品难度特别大。原本是想着参赛之后的维护强度大大下降,作品的生态平衡可能会出现混乱,所以我已经做好了把这个作品改成陆缸的准备。现在再来看,这个作品真的是给我了一个惊喜。
从模仿度上来看,这个作品是非常成功的,从生物的适应速度来看,应该是成功的达到了「迷惑鱼的眼睛」这一个核心目标。甚至作品因为模仿的太像了,还在网上闹出了不少乌龙。比如发到网上之后,好多人甚至私信或评论我说我作弊,说我「拿之前的水下摄影作品直接参赛」,要我拿出作品证据,否则要举报我……后来参赛之后这一类事情就慢慢少了,但是这时我的水下摄影视频作品的评论和弹幕甚至出现了一堆就「这个视频是不是作者的造景作品」发生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往后都开始撕起来了……
从奖项来看,作品也拿了不少奖,像什么BAC国际原生缸造景大赛的第三、IVLC世界生态缸造景大赛水景组第五、CTA骨架细节第三、CTA骨架创意第三什么的,另外还有好多大赛还没有出成绩,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开心的。
从意义上,这个作品的成就也是非常可观的。它成功打破了原生缸模仿河源极优水质低温大流量的无藻富藓型的瓶颈,打破了原生缸造景界「富藻」、「富沉积物」等等的固有印象,为原生缸界开创了新的思路。实际上,这一次的造景更多的就是冲着这些突破性的意义来的,而不是以前的冲击大赛。毕竟以后上了大学自己的时间可能就没有那么充裕了,甚至可能以后都很难再次创作出参赛级别的作品。所以我想着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冲击更多未知的领域,开创出更多从未有过的类型,给整个造景界带来更多新的创意,做一名「先锋造景师」。
毕竟,我还能继续玩造景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搞不好这个就是我在水生群落造景界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