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神奇的「语言混淆」。
我们聊企业的时候,会非常明确「营收」和「利润」是两个概念。
比如最近有家造车新势力原地闪崩,那也是卖了几十亿的车出去的,结果靠近了一看,70亿的财务黑洞放在那里,垮了不冤。
但在聊个人的时候,「月入」经常就被默认成了「净赚」,非常神奇。
题主说自己月入8千,这是营收。
那固定成本呢?比如房租、吃饭、穿衣服、小娱乐一把。
有没有负债啊?比如花呗欠了多少,信用卡要还多少。
有没有积蓄啊?这积蓄无论是自己省吃俭用出来的,还是父母给的支援,甚至哪怕是之前谈恋爱收到的各种转账,都行。
就这些完全不聊的话,局面是很难判断的。
咱都别装外宾,义务教育语文好歹赋能了大家基础阅读能力。
题主的说法是:我月入8千,花4万救猫,花的都是自己钱,并且工资稳定并且处在上升期。
这话潜台词很直白了:4万花了又如何,凭什么这就成了「罪状」?
那到底是不是罪状,就要看语言混淆之下的真实情况。
你如果存款很高,比如账户里面躺着500万,一年期定存都能带来9万的被动收入。
那别说4万了,花10万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说不定还有人偷偷发私信,说就欣赏你这有爱心的三观,是人间少见的光,能不能加个微信交流一下养猫心得。
但如果存款只有10万块钱,把接近一半拿去救猫,味道就变了。
10万,并不是个离谱的揣测。
月薪8000,工作两年,那拢共就是20万出头的营收。
居北京,大不易,吃穿用度房租什么的可不便宜,算存了一半下来应该是比较给面子了吧。
那就十万存款,一口气花了一半出去,亲密伴侣头上自然要冒出大大的问号。
更近一步看,所谓的花自己的钱,有时候也不成立。
就现在这大格局,男女交往里面,你要说绝对单方面付出的少,你要说绝对的AA平等的也少,但至少,共同生活中有些花销,社会共识默认还是男方应该主动支付的。
那题主「花得是自己的钱」,就是个实质上的伪命题。
就像两家公司合伙做项目,支出主要都是A公司在走账,然后B公司说自己账上钱很多、底气足、可以完全自己做主、A公司不能有任何话语权,不觉得奇怪么?
就像是标榜独立女性的博主,张口就是「三句话让男人给我花18万」,不觉得内在逻辑有点矛盾么?
所以这事儿说到底,4万块钱是个引子。
真正让题主男朋友选择分手的,可能是4万块钱的态度下,隐藏的那种薛定谔式逻辑。
自我标榜的时候,就聊月入;需要对方付账的时候,就聊存不下多少钱。
自己想花钱的时候,就聊花的是自己的钱;对方想花钱的时候,就聊为了共同的未来要多积蓄。
就,账有时候不能这样算,有点太欺负人了。
强烈建议各种商学院,开点婚恋财务课,应该选的人会很多,而且对移风易俗甚至拉动生育率,会非常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