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无家可归
每当傍晚散步的时候,小区里、街道边,经常会碰到几只流浪的猫狗,有的藏在草丛边警惕地看着路人,有的低头猛翻垃圾桶寻找一天的口粮,还有的踽踽而行,却不知道走向何方。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城市里上演。
♥宠物领养的初衷
伴随流浪动物越看越多,领养开始兴起,既能救流浪动物于水火,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归宿,又能减少流浪动物数量,让大家居住的生活环境更美好,在减轻救助机构的负担同时,自己还多了一个贴心的小伙伴,这样的四赢局面,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领养宠物面临的困局
虽然各类平台「领养代替购买」的宣传如火如荼,但现实中领养却难以大范围成规模的开展,大部分人依旧通过去宠物店购买宠物。影响领养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一、送养与领养之间存在的问题
送养者大多出于对被领养宠物后续生活的负责态度,一般对于领养者有着比较严格的审核。一般会要求:领养者有固定住所,家里封窗,有一定经济能力,同意回访(视频)并承诺不随意遗弃。
✔ 这类要求具有一定道理:合租的房子,很难保证合租人对宠物的态度,而且如果涉及到换房搬家,也难以保证一定能遇到允许饲养宠物的房东,这个时候,宠物该如何安置将会成为一个难题。
✔ 喂养宠物需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和精力,一定程度的经济要求,可以让领养人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否具有对一个小生命负责的能力。
✔ 街头数目庞大的流浪动物从何而来?很大可能是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主人。如果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让这些动物再次流浪,甚至死亡,相信这是救助者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严格地审核申请人是否有领养资格,是防止宠物再次流浪的直接方法,也是救助人无奈但依然坚持的准则。
★存在争议的问题来了
☞有领养者表示:「被民间组织和不经审核的‘志愿者’掌握个人信息并且拥有上门的权力,这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吗?」
☞有的送养人爱宠心切,对宠物的粮食品牌、陪伴宠物的时间,甚至家庭住房面积的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让很多爱宠人士大呼「简直离谱」。间接排除了一些喜欢宠物但经济条件有限的领养人。
♥二、领养宠物品种和健康情况
★从各类平台以及民间救助站发布的领养动物来看,大部分流浪猫狗都是普通的本地田园猫(狗),就算有品种宠物也可能带着残疾或有各种各样的病患。从主人家「越狱」走丢的品种猫狗也有,经历四处流浪后身体状况堪忧。
☆一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兔兔爸」、「和猫住」、「糗糗庄园」,「明仔救助」等民间组织不定期发布领养信息,去领养的大部分人优先选择颜值高,身体健康的猫狗。那些品相一般,缺胳膊少腿的大几率还是「砸手里了」。
这还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救助组织,换做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救助站,情况只会更加糟糕。比如2023年引发热议的「上海阔少郁雷鸣为救助流浪狗积劳成疾去世」一事,就是民间救助流浪动物的「悲怆事件」。
☞同时,也有个别爱宠人士表示领养的多是些田园猫狗,而且多有流浪经历,性格比较警惕,不够亲人,而自己更喜欢有纯正血统、性格温和的宠物。
三、送养与领养,矛盾如何调和?
虽然都是爱宠人士,但领养人和送养人又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需求,彼此间似乎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的矛盾真的那么不可调和吗?
☞让我们暂时把目光投向宠物业较为成熟的美国,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在美国,特别是在大城市,领养已经成为了获得宠物最主要的渠道。由GfK Roper Public Affaires&Media 发起的「人们从哪里获得自己的宠物」的调查问卷中显示:
当问及「您将从哪里获得你的下一只宠物?」时,有82%的人表示根本不可能以宠物商店购买的方式获得宠物。相对于购买而言,美国人更喜欢领养宠物,并且给宠物足够的关爱。
「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需要时间不断推移才能深入人心,同时还涉及各方各面的政策,经济等等支持。领养救助动物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
♥爱心领养小提示
少数打着宠物「免费领养」旗号的背后,隐藏着层层加价、捆绑消费甚或诈骗犯罪等一系列套路。在闲鱼、微博等平台,搜索免费领养信息,可以看到各种可爱的宠物图片,均声称「无偿、免费送养」。但其中一些送养人或者宠物店主打着「免费」的旗号,以「为宠物好」「关心宠物」等名义,利用领养人的爱心套路对方,所用方式如捆绑销售高价劣质宠物玩具、零食和用品或者签订固定购买协议等,使领养人付出超过宠物本身价值的成本,牟取利益。免费送养宠物最后却成了「强卖」,所谓爱心领养演变为「生意」。被套路的领养人质疑宠物领养协议是否公平合理,不愿继续履行协议,双方由此引发纠纷。
♥以领养代替购买的出发点是给濒临流浪困境的宠物一个温暖的家,如果这背后套路满满、充满算计甚至是诈骗,则丧失了原有之义,也让爱宠人士心寒。爱宠人士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领养,积极维权。 @知乎萌宠
我是 @萌猫之旅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养宠知识,小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