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在为中国外交在阿拉斯加欢欣鼓舞之际,美联储的技术官僚们则在发动一场看似无意、却针针见血的资本战!
其实我们也要从金融和科技大格局视角来看中美竞争,中美关系早已经过了实体竞争的阶段,未来一定是科技竞争和金融竞争的大趋势。除了外交和军事层面,科技方面的卡脖子和金融领域的制裁和打压或将层出不穷,其实美苏冷战后期里根总统多次打出组合拳,星球大战计划和油价暴跌就是对苏联系统大战略的策略之一,我们绝不能割裂来看!
01 SLR不续期加重市场对美联储「不信任」
本周,美联储公布3月利率决议,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维持在0.1%不变;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委员会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委员们一致同意此次的利率决定;新冠疫情仍将对经济构成巨大风险;整体金融条件仍然宽松;认为通胀上扬将是暂时性的。美联储点阵图显示,预计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至2023年,与去年12月一致。
尽管在公布联储决议当天,道指和标普500指数续创历史新高,道指收盘首次站上33000点。但次日,资本市场仍旧进行「通胀交易」——3月18日盘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1.7%,美元继续走强。同时,美股期货都不断走低。 这些结果表明美国央行和市场投资者之间仍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美联储宽松政策的决心并没有赢得市场的信任。
周五(3月19日)美股延续走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期盼的SLR没有获得续期。 此前,市场已经广泛认识到3月31日将会有SLR到期,并寄希望美联储能够有所动作。结果3月19日美联储决定不延长SLR减免,认为目前银行的资本金仍然充足,银行「尚不需要」通过出售美国国债来满足准备金要求。
SLR到期后,在TGA缩减、准备金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银行将出现约1.6-2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被迫削减准备金之外的资产、限制存款扩张或者增加资本金等方式来解决。 美国大型银行需要补充一级资本或压降其他类型风险资产(例如美债、信贷等)。一旦银行抛售美债,美债收益率在市场通胀预期下本就不小的上行压力便会更大。
02 美联储议息会议通胀观点令市场「不能信服」
在美联储3月17日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预测经济将强劲复苏,通胀将升破目标水平。美联储预测,美国经济在2021年将增长6.5%,创1984年以来最大年度GDP增幅,这一增幅相比三个月前预测的4.2%大幅上调。美联储还预计美国失业率今年将从目前的6.2%降至4.5%,超过去年12月份的5%的预期。
最令市场关注通胀水平。 美联储预期美国核心通胀有所上升,2021年、2022年和2023年PCE通胀预期分别为2.4%、2.0%和2.1%,核心PCE通胀预期分别为2.2%、2.0%和2.1%,均比去年的预期有所提高。这表明,美国通胀水平的上升预期已经成为政策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共识。
但分歧在于,美联储认为通胀上升是温和的并在政策容忍范围之内,而市场担心通胀会失去控制,引起货币政策的转向。 比起鲍威尔对点阵图的「不关心」,市场对于利率水平变化的预期却在慢慢积累,如果「量变」当真带来「质变」,美联储很可能不得不被迫加息。
市场的担心和分歧实际上是对美联储未来政策的信心不足。 最近几周通过推高收益率实际上也是在与美联储进行市场博弈,考验其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美联储是否愿意加大国债购买,进行「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操作,将是市场观察美联储政策走向的一个参考。
目前各机构对于未来的通胀和资本市场的走向有着越来越大的分歧。 这些分歧的增加,意味着资本市场对于未来预期正在发生变化,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信任程度也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将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会发生较大的波动。这是在美联储超级宽松政策下,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能否赢得市场的信心,在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保持平衡,是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最大挑战。 尽管美联储一再坚持其宽松的政策不变,并希望给市场带来「安慰」,但随着美国新一轮刺激政策落地,美元流动性的增加正使得对通胀和对美联储政策变化的担心,超过对经济恢复增长的乐观预期(虽然美联储坚持其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但这一表态显然没能彻底使资本市场打消「缩减恐慌」的担心)。
03 美通胀预期和美债利率快速上升「外溢效应」显现
今年2月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不断抬升。 在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新一轮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之后,该项指标在3月12日再次突破1.6%的关口,抬升至1.625%。截至3月19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达到1.74%的高位,以超预期的增速上行。
从全球情况而言,市场利率的上升并非个别现象,正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共同趋势。 如果以2020年初疫情之前作为基准,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经过快速上升,已经显着高于疫情之前,法国和德国至少已经追平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巴西中央银行3月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的历史低点上调75个基点至2.75%,高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加息50个基点至2.5%。除此以外,本月乌克兰央行也宣布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上升;去年11月,土耳其大幅上调基准利率,并于周四因通胀飙升而再次加息200BP。
04 防资金外流,新兴市场开始货币政策转向
对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眼下疫情依然严重、经济脆弱、债务负担沉重,并非加息良机。 此时加息将导致经济部门融资条件过早收紧,不利于经济复苏。但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长期美债收益率上升,正在吸引投资者从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撤出,购买美元。为防止资本外流、遏制本币贬值和高通胀,前面提到的巴西等国已经意外宣布加息,未来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效仿。
当地时间3月1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了全球贸易和发展报告。报告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前景的主要风险是错误的紧缩政策。这种政策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如果各国央行不采取主动措施来避免金融危机,情况或许会更糟。
05 中国央行二季度流动性管理进退维谷
自美国总统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后,中国市场一直充斥着对于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和输入性通货膨胀进而加剧高企债务水平带来的风险担忧。
正如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一样,目前国内市场非常担心流动性出现拐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货币当局一定会收紧货币,因为这对经济稳定和风险防范没有好处——经济方面,从价格和劳动力市场指标来看,当前距离经济正常化还有一段距离,应该在货币政策中留出空间,让私营部门在促进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市场方面,在广受关注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攀升至1.6%之后,中国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回调。 鉴于市场波动性上升的前景,央行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势必考虑做好前瞻性指引工作,让市场「放心」。3月15日,央行如期开展了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就是为了「确保合理的银行间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