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哦。
猫与猫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像一种临时成立的组织,用于趋利避害、弱化冲突、共享资源。
彼此之间看似亲密无间,但等级过于松散,容易被其他猫咪取代。
即便是多猫家庭的猫咪,彼此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求偶、繁育、取暖等特殊时间除外)。
![](https://img.jasve.com/2024-1/dd34cf8b87f22ea57ee49b26df2560e6.webp)
一切源于独居所形成的特性。
而伴侣所表现出的依赖或从属,更多的出现在群居动物之间。
一、猫咪既独立,又亲人
我们都知道,猫科动物大多属于全肉性动物,对食物有着近乎完美地挑剔。
为了保证食物与繁育,猫科动物一般都有领地意识,对它们来说,任何同类都可能是竞争者,就算伴侣和已经长大的孩子也不例外。
相对于其他大型掠食者而言,猫的繁殖能力强,数量较多,进食量有限,因此领地范围更小。
当猫种群过大,个体觅食或求偶难免会跨越领地,有时甚至会出现领地重叠的情况。
为了避免爆发无意义的冲突,猫咪们也会出现松散的组织,用于合作或分享,于是出现了极具特色的猫岛和猫农场。
![](https://img.jasve.com/2024-1/e8696a9d0608588fb0855152738bedb6.webp)
只是猫咪的 归属感 一般,无法形成严格的 等级关系, 一旦出现危险,猫咪也会各自为战、各自逃跑。
人类的驯化,只是强化了猫咪共享的特性,和降低了个体的攻击性,让猫变得 独立且亲人 。
二、野猫一种把自己玩濒危的「狠」人
猫咪天性为驯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该物种留下隐患,目前 大部分野猫的基因都已经被污染了 。
无论犬属还是猫属,下面的物种都有一定的杂交能力。
犬属的交配权受等级约束,混乱的关系主要发生在灰狼种下,被驯化后杂交也是受人类主导。
反观猫咪兼顾独居和合作的两种天性,使得野猫会跨族群接触雌性。
随着流浪猫增加,家猫基因开始入侵野猫,导致 主要野猫种沦为濒危物种, 尤其欧洲野猫已经进入了IUCN红色名录 [1] 。
![](https://img.jasve.com/2024-1/70c2058e6ba5d818a044e5be88cad2c3.webp)
三、「伴侣意识」对群居的重要性
对于群居动物来说,等级秩序能够缓解种群内的矛盾和冲突,是保护个体的依仗。
以狼群为例。
狼群虽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但多以家族形式出现,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张。
每只狼都会为团队服从狼王的命令,而狼王也不会随意丢下狼群的成员,这种保护个体的行为,便是伴侣(伙伴而不是夫妻)意识的体现。
本质上合理保护每个个体,也是维持族群秩序的基础
![](https://img.jasve.com/2024-1/b6473b91991d88ea530efff2bff0eed4.webp)
上图中三只年迈的老狼、病狼在前开路,一是为了避免掉队,二是为了控制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和节奏;
四、结语
独立的猫咪并不存在「伴侣意识」,因为天性使得它们不需要结交长期的伙伴,配偶也不例外。
母猫择偶时虽然也会看「猫」下饭 [2] ,但混乱的婚配方式使得它们没有固定的伴侣。
即便是自己领地下的中央雄性(Central Male),也只是占据交配的主导权 [3] ,而不是所有权。
对于母猫而言,老娘菜不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参考
- ^ Rodrigues A S L, Pilgrim J D, Lamoreux J F, et al. The value of the IUCN Red List for conservation[J].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6, 21(2): 71-76.
- ^ Olof Liberg, Courtship behaviour and sexual selection in the domestic cat, Applied Animal Ethology, Volume 10, Issues 1–2, 1983, Pages 117-132, ISSN 0304-3762
- ^ Yamane, A. (1998). Male reproductive tactics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group-living feral cat (Felis catus).Behavioural Processes,43(3), 23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