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和宠物说话的冲动,下面学堂君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试图与宠物说话。
也许你也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傍晚出去散步的时候,常常会听到楼下的阿姨喊:「儿子,别去那里,快到妈妈这边来!」转过头一看,发现一只带着铃铛的小泰迪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
许多饲养宠物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着自己的宠物说话,即使我们有时候知道它们并不能理解我们的话语,却还是一面铲着屎一面摸着主子问它开不开心舒不舒服……
西卡罗莱纳大学的人类动物学家与心理学教授Hal Herzog说,「对我们的宠物讲话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人类天生就有将其他事物人格化的倾向,这说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人类的感情和意义赋予给动物以及其他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上。」
人类常常会无意中做很多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从来没有用过的彩色铅笔感到伤心,因为手机没法充进电感到生气,或者因为虚拟人物被封杀感到十分痛苦。像是动物和人工智能(AI)这样看上去跟人更相似的东西又尤其能够增强这种冲动:说到宠物时,人们总是把他们形容成自己的小小家庭成员,因此人们也会对着这样的小家伙们讲话。不过,即使我们可能会觉得和宠物说话的方式与和其他人类说话的方式差不多,研究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人类动物学的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对他们的宠物讲话(通常是他们的狗),他们经常会用较短,较简单和语法正确的句子。他们往往不会问有开放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会问它们「你感觉怎么样啊?」「喜欢啥?」,而是问它们「你开心吗?」,「你喜欢这个吗?」。人们也会经常更高的音调和它们说话,就像和小baby说话一样。大大眼睛、圆圆鼻子的小婴儿会激起人们内心中照料和养育的欲望(丘比特娃娃效应),而大大眼睛、圆圆鼻子的小宠物也同样能够激起这样的火花来。
尽管人格化宠物的冲动是天生的,还是有很多环境因素对这样的冲动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证实了人们对待非人类实体的两种动机:首先,对于缺乏社交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去「创造」一个人类角色来陪伴他们;第二,缺乏掌控感的人希望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更有安全感,而人格化动物使他们感觉能够基于人类的经验更好预测动物的行为。长期孤独的人确实更倾向于认为宠物带给了他们情感上的支持,相比社会生活充实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多用到「体贴」「关心」「同情」这样的词汇;而相比低掌控欲的人来说,有较高掌控欲的人也更喜欢赋予狗情感与意识,即使他们与这只狗并不熟悉。
「它们也会给我们很多回应!」Herzog说道,「当我们和它们讲话时,它们也会给出相应的回应。当你和狗说话时,你的狗狗也许会轻轻歪着头,给你一个懵逼的表情。当我说,‘你想要出去玩吗?’我的猫咪就会跑过来并且冲着我喵喵叫。我不认为它处理文字的方式和我们是相同的,但我们都可以使用这一套基于语言的交流系统。」
有相关的研究证明狗处理语言的机制是和人类非常相似的。在匈牙利的一个项目中,向狗狗播放它们主人的语言,并监视它们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就像我们一样,它们的左脑会处理熟悉的单词,而右脑会处理声调相关的信息。说狗能理解语言可能不太准确,但至少它们能够认出这些语言,或至少一部分语言。
宠物是否理解我们说的话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对宠物说话的人相信他们的宠物能够理解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们希望从宠物的身上看到人性。而宠物可爱的样子以及回应又增强了这种趋势。
「我过去养过宠物蛇,但是我从来不与他们说话。」Herzog说道,「只有一个原因,蛇没有耳朵。但我很肯定会有人和他们的鱼说话(鱼也没有耳朵)。」
朋友很少或没有朋友的人经常将他们的宠物看做他们的人类朋友,这并不奇怪。也许,人们对他们的宠物讲话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动物能够理解他们。而人们之所以这样相信,或许也是因为想要避免另一件事情:与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间屋子里还是有点可怕的,毕竟你无法知道它的心里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下一步将要做什么……因此,人们会创造出一个能够理解,能够与之说话的灵魂——谁管ta是不是真的听得懂呢!
行为学家Nicholas Epley表示,这样做的人并不需要感到自己很愚蠢,对宠物讲话也是一种聪明的标志。这和我们用于认知其他人类意识状况的机制是相似的。这其实反应了我们大脑最厉害的能力之一。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道,猫咪其实只会对人类才会发出「喵喵」的叫声,而在同类之间很少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动物或许也发展出了与人类交流的特殊方式。
下次如果遇到了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也尽情地和你的猫猫狗狗倾诉吧,说不定能够得到特殊的回应呢!
参考资料:
Why Do Humans Talk to Animals If They Can’t Understand?
文/学堂君
相关原文:「主人,我知道了,请你不要再说了。」 | 为什么人们试图与动物说话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心理科普,让这里成为当代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
欢迎参与机构号提问讨论&评论回答&私信学堂君和TA的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bnupsychology」欢迎关注!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
——学堂君,to work and t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