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行为学上看,这是在守望自己领地的同时寻找狩猎的机会。
渐入盛夏,我一上午都坐在电脑前搬砖,时不时侧头观察一下灰仔。
这小半天,它除了下来吃几口罐头外,就在猫别墅上各种姿势醒了睡睡了醒,像个十级瘫痪...
小毛米不需要上班,没有什么竞争,在26℃的空调房里,能有什么烦恼呢?
在食物充足的人工环境下,它们最自然地展示着自己的习性,排除这些人类一厢情愿给小毛米赋予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动物行为学的根本上观察它们。
一、猫咪的「达芬奇睡眠」
天才画家、发明家达芬奇曾经设计过一种高效地睡眠方法, 即把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
有多少人类能做到这种碎片化的睡眠我不清楚,猫咪们个顶个都是达芬奇铁粉。
看过【动物世界】的伙伴都清楚,虎、狮等大型猫科动物虽然平时个顶个地慵懒,但一旦有猎物出现,立马暴起追逐。
小猫咪,是与它们高度近亲的纯肉食动物,在饮食结构上与猎豹几乎一致。
这类「爆发型捕食者」,普遍爆发力强、耐力差,吃了上顿不一定有下顿,于是便演化出了通过睡眠来降低两次进食间能量消耗的习性。
为了保证更有机地捕捉猎食机会,猫咪采取了清醒26分钟+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78分钟+清醒26分钟+……的循环生物节律,醒一份睡三份。
猫猫的睡眠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长处于浅睡眠状态,为的就是在嗅探到猎物后迅速「开机」进入捕猎状态:
如果是吃饱了的话,那就可以多休息一下~
有学者发现,饱餐后的猫咪深度睡眠时间变长 [1] ,所以家养猫通常更爱睡觉。
相反,通过低能量的植物获能生存的植食性动物,睡眠时间更短——马只有2.9小时而驴有4小时 [2] ——它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摄取能量上。
二、领地的守望者
看起来似乎植食性动物更辛苦一点,是吧?
其实也不一定。
肉食性动物,获取猎物的难度更大,也正因此会有非常强烈的「领地意识」,保证领地不被侵犯的同时,避免攻击力不弱的同胞间频繁打斗增加伤亡。
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在野外老虎们的领地泾渭分明,大家都能很好地分散生活。
猫咪呢,同样拥有这样的习性,所以两只陌生的猫被人类强制带往见到彼此,经常一言不合就打上一架。
细心地铲屎官也能发现,猫咪经常发呆的地方,通常是环境中较高地位置,像灰仔就喜欢在猫别墅顶守望,这样能很好地巡视自己的领地。
三、「洁癖」背后的求生智慧
至于说为什么偶尔舔一下毛呢?
这是猫咪等中小型肉食性动物的通用习性,也就是「洁癖」。
频繁地梳理自己的毛发,能够减少上面的污秽滋生细菌真菌,减少异常味道的产生。
对于很多动物,气味传递信息的效率高于听觉和视觉。
肉食性动物的粪便气息相对浓郁,对于它们和其他生物而言依然是强烈的讯号。
也正因此,越是体型小、战斗力越弱的肉食性动物,越需要掩藏自己的气味,这是一种生存本能。
这样做,一是躲避比自己更强大的猎食者,二是防止自己的猎物闻到气味后逃之夭夭,三是在自己身体状况时被竞争者察觉。
同理,随手埋掉自己的粪便也是出于这种目的。
别说猫咪了,花豹都要老实埋屎:
小结
各种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动物行为,其实背后都有其漫长演化历史中带来的惯性。
家猫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了一万年,这听起来很长,但在生物演化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纬度。
有些时候,我也羡慕家养的猫咪们可以放肆地展现天性,在衣食无忧地环境下自由地成长。
但反过来,当我发现唯有人类会去解读其他生物并尝试更好地兼容其他生命时
做个人,也蛮好~
参考
- ^ Hartwell S W . Esophagostomy for feeding[J].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 1976, 3(3):459-460.
- ^ Campbell S S , Tobler I . Animal sleep: A review of sleep duration across phylogeny[J]. Neurosci Biobehav Rev, 1984, 8(3):26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