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片中记者庄胜春。
这是一个评论区里很易撕裂的选题,我想补充两个这次采访中的小碎片,也许能为大家的讨论提供多一些的事实。
一、网络上,意外的争议
刚看到「孤独症辅助犬」,第一反应是新鲜,它什么样?能怎么帮到孩子?能推广吗?
没想到,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看到了一些从动物福利视角出发的疑问,甚至激烈的争论。一些网友觉得,这样的工作,对狗不公平——
视频三分钟处,做了一些集中的回应。比如:
吃饭、喝水、上厕所,没有指令就得憋着吗?
「在家里想喝水它会喝的。它想排便的时候,会不停地嗅、会拽你。我们能理解它想去干吗。」
狗狗是不是有被星娃抓、咬的可能?小动物也会痛,只是不会讲话。
「小朋友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力道,并不是想真的去伤害狗狗。狗的一些反应能阻断这些动作」,而且,「本身就是家长控制狗和孩子,我们要做到制止。」
什么时候能退役,有自己的生活?
「辅助犬的工作时间只有八年,退役之后,领养家庭是收养的第一顺位,到时候,它就可以脱去工作服,养老了。」
……
当然,争议不只这些,还有网友觉得,「辅助犬」的训练成本高,这注定难以推广,甚至会变成「富人的游戏」。猜测和假设,我没有能力给出回应。我们栏目组只是觉得,把刚刚起步的探索和受助人的困境真实呈现,就自有其价值。有事实,就有可能凝聚善意,达成多一些共识。
所以,也有一个小小的奢望,大家在讨论之前,可以花十分钟,看看视频——其中的动作、表情,有着语言难以承载的信息。
二、超市里,意外的「沉默」
「除了导盲犬
我们都不让进
有证也不希望
我们要对顾客负责」
我们的视频开头,是这样一段遭遇。煊煊一家带着辅助犬哈利进超市,被拦了下来。可能因为煊煊看起来,和别的孩子差异不大,超市经理不明白,这个辅助犬,是辅助什么。
争执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我一直有点疑惑,煊煊爸妈直接解释一下,孩子是孤独症,不就解决了?
再一想,才猛然意识——如果我是父母,我会愿意,总要去做这样的解释吗?我愿意承受每次解释后,对方投射向孩子身上的目光吗?
很多事情,只是置身事外地想,是无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