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是你对老祖宗不了解。
帮你理解这个现象需要补充一个前提: 我国古代绝大多数时期绝大多数人口都挣扎在饥饿边缘,是吃不饱饭的。
所以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宠物这种概念。
所有流传下来的具备宠物概念的历史记录几乎全是负面记载。
比如卫懿公养鹤,宋太祖玩鸟,秦桧女儿养猫。
宠物只有大富大贵的人物才能豢养,吃的都是民脂民膏,这种对物质生产没有一丝一毫贡献只能消耗粮食的动物在记载中不可能有正面价值。
古代平民把口粮省出来养狗不是获得精神慰藉当宠物养的,这种狗必须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无非就是两种:看家护院的狗(柴门闻犬吠),打猎的狗(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这两种狗都必须凶悍残暴,也就是恶犬,否则毫无价值。
对主人的忠诚献媚与对外人的凶恶残暴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古代社会只需要这种狗,不需要宠物狗,因此与狗相关的词必然没有好词。
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人们养狗的首要目的是多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口粮问题完全不用考虑。
现代狗的主要价值体现在长相可爱、性格温顺,你见到的狗几乎都是这个类型,而这种狗在古人看来是标准的造粪废物,是活不下去的。
因此现代狗和古代狗在文化概念上完全是两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