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以前你自由自在,你的世界在远方。现在你束手束脚,你开始回归家庭。
从呱呱落地的娃娃开始,父母与孩子就开始了一生的爱和牵绊。然而,爱是天生的,教育却不是。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们获得了父母这个新身份,作为父母我们与孩子其实同龄,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了,1岁的父母也一样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育儿类好书太多了,今天分享一份育儿书单,都是让我受益匪浅的育儿书,从孩子出生要做的功课都有哪些呢?
1、睡眠问题
孩子出生第一年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孩子的睡眠问题了,宝宝不睡觉,全家睡不好,缺乏睡眠也是产后抑郁爆发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让宝宝睡好觉,让父母休息好呢?
神经科学家、睡眠顾问索菲亚博士在【宝宝如何睡整觉】书中根据生物学和睡眠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为宝宝量身定制了一套睡眠方案,旨在指导父母们帮助宝宝睡个安稳觉,也让父母们睡个好觉。
2、生命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能够 【茁壮成长】 成了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愿望。
书中说那些有生命力的孩子往往能在我们这个快节奏、数字驱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那么如何养育出有生命力的孩子呢?
考试分数显然不是答案。
作者米歇尔博士认为有生命力的孩子具备这七种特质:自信、同理心、自制力、正直、好奇心、毅力和乐观,这七种性格优势能提高人的心理韧性、社交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能力和情绪灵敏度。
这七大特质将会为日后孩子的幸福和更大的成就奠定基础,让孩子拥有迎难而上的生命力。
3、「揠苗助长」
焦虑和快节奏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孩子不停被催着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穿衣服、快点长大,而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告诉我们儿童教育的关键就是不要揠苗助长,要尊重孩子的本能。
孩子就像蜜蜂一样,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他会在自己生存本能的指引下去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
我们要做园丁式的父母而不是木匠式的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陪伴他去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然后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4、爱的传递
孩子小时候在家庭中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爱,当我们不能够正确的爱孩子,爱得过多,爱错了方向,都会让教育适得其反。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需要爱还是其他呢?
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样说:如果孩子想要一块饼干,要是他正常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就是饿了;如果他哼哼唧唧地说,就不是饿而是需要爱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抱抱孩子,确保把爱的讯息和能量传递到孩子那里去。
5、爱的环境
金韵蓉在【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也有类似的观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安全、很有爱、能放心去信任的家庭氛围,是为人父母首要的责任。
孩子只有在一个安全、觉得自己被爱的环境里,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不需要去担忧的其他事,这样他才会安心地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
6、父母成长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父母,很多为人父母者可能也没有得到过恰当的爱。
尼娜·布朗在【父母的羁绊】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童年,并且会在孩子成年后持续的对他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那么父母的自我教育和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斩断自恋父母的影响,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努力,改变和成长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仍然要坚定的做这件事。
7、行为目的
养育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风顺,总是伴随着问题和挑战,孩子可能会哭闹,会撒谎,会生气,会沉迷电子产品......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在【孩子的教育】里说: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未被发掘的心理动力。孩子所有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
懂得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为孩子营造积极正向的家庭氛围,并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肯定显得尤为重要。
李跃儿说: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条路很长,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在书中找到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