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7岁,都挺喜欢历史的,喜欢程度超出我的预期,分享一下我家的做法,大家可以「取精华、弃糟粕」。
1. 用幽默风趣的漫画历史书启蒙
启蒙书的重点是 激发兴趣 ,并且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帮孩子 建立历史主线 ,主要是历史时间线。
01.【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搭建中国史时间主线
这里有一套大名鼎鼎的图书,它不但从早先的7本增发成了11本,并且已经有了配套的音频和视频,微博阅读量超20亿,视频播放量超2亿,可以说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众多家长和孩子用脚投票选出来的优质历史启蒙读物,这就是肥志团队出品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我家老大读一年级时,我就是这套书作为亲子读物的,那时还只有7册。孩子很喜欢,每天追着看。老二去年9月升一年级,我又拿出这套书给老二做历史启蒙,老二也很喜欢,也每天追着看。
我家房子小,我基本不在家里屯书,孩子们读完我就会立刻送人,但是这套书我一直保留了下来,因为可以作为历史工具书使用,当孩子们读其他书籍需要定位某个时期的历史时,就可以翻出这套书来查看,比如读【水浒传】时,孩子们想要定位一下宋徽宗前后的历史时,就可以翻出这套书。
02.【国家是怎样炼成的】——搭建世界史时间主线
这套书是大名鼎鼎的赛雷团队出品的,他们的「三分钟漫画」系列做的非常好,有【三分钟漫画中国史】、【三分钟漫画世界史】、【三分钟漫画经济史】、【三分钟漫画孙子兵法】、【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等等。
我最早带着孩子们读的是【国家是怎样炼成的】,后来关于世界史也专门出了【三分钟漫画世界史】,现在网络上基本把三本【国家是怎样炼成的】和1本【三分钟漫画世界史】打包作为一套书。
这套书按照国别逐一介绍了世界上各个主要国家的历史,同样画风有趣,语言幽默,故事脉络简约又清晰,是非常好的世界史启蒙书籍。
03.【漫画病菌 人类与历史】——搭建从疾病角度贯穿的历史
这套书是大名鼎鼎的、漫画一切的「混知团队」与大名鼎鼎的「张文宏」老师联合出品的、视角独特的历史书。
我们看历史往往觉得是政治推动的历史,但是从病菌学的角度看,病菌竟然是推动政治变动、历史演进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很有趣。
2. 通过名著加深历史兴趣
名著基本都有历史元素,读所有名著几乎都可以索引到历史上。
以中国的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以清朝为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孩子们构建对清代社会制度的清晰认识;【水浒传】以宋朝(尤其是宋徽宗时代)为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宋朝历史的了解;【三国演义】则以三国时期为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孩子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更详细的了解。
再以我儿子最近的睡前读物【地图上的中国通史】为例,我和儿子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只简要看完了【出版说明】。为了落实作者吕思勉所在的历史时期,我们把清朝的13个皇帝,这些个皇帝在位时发生过那些大事件,那些大事件(比如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应的国家当时大概处于什么时期都简要疏离了一下。疏离的过程也挺有趣的。
3. 通过戏剧玩历史
可以让孩子作角色扮演。我儿子在读五年级,教材里有四大名著的4个不同桥段。他们班级就此组织了四场表演,其中「草船借剑」组的表演非常精彩,孩子们穿着古装,带着弓弩、战鼓,演的轰轰烈烈(8个战鼓,轰隆隆的敲~旁边班级估计会有点崩溃),表演完后的好几天,孩子都还沉浸在其中,美滋滋的。
4. 家庭总动员
结合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兴趣点,也是培养孩子喜欢历史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老公喜欢喝茶,随着喝茶喝多了就开始喜欢瓷器,随着对瓷器的了解,开始学习中国书画史。于是,最近几年,只要坐我老公的车,车内必然在播放这种书画史。
说起书画史,就一定要推荐祝唯庸老师的 【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论说这是个小众历史,但是祝唯庸讲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竟然成为了喜马拉雅的爆红产品,作为一个付费音频,竟然有几十万的订阅量,总播放量几千万。
【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和【漫画病菌 人类与历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用艺术发展来贯穿历史,用一个一个的艺术家来贯穿历史,视角非常有趣、生动。没讲一个艺术家,就会从他的出生时代、家庭背景开讲,然后从艺术家的出生、童年、成年到晚年,一以贯之,同时,会将艺术家每个时期的主要经历,这些经历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影响等等逐一进行介绍,故事性很强,也是老少咸宜的历史读物。
再说回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由于我和孩子爸爸都不是历史专业的,我们担心自己在历史兴趣培养上不专业或者走了歪路,所以我最近联系了我大学时期在戏剧社结识的历史专业的同学,他毕业后便在上海的一家博物馆里工作。今年暑假我会带着全家人到上海去找这位同学,一起去听听专业人士给我们讲历史。
等暑假交流回来再更新。
写在最后
「爱上」历史这个事儿看缘分,咱们家长可以引导,但到底孩子是否能爱上历史,就要看缘分啦。这跟帮孩子找对象差不多一个概念,家长创造机会,能不能成得看命。总之,家长心态得放平,越是强扭越容易引发逆反,往往事与愿违。
一点拙见。
以上。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