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要是让爸妈知道就惨了」还是「我需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这件事,请他们帮忙」?
这两者的差别,决定了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会不会经常向父母倾诉心声,会不会在需要的时候向父母求助,会不会愿意与父母分享真实想法。
这考验的就是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通常,孩子会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感受、衡量自己的重要性。
当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仅停留在学习上,孩子可能会误解父母只关心成绩,而不是他本人。
当父母在物质上慷慨,却疏于陪伴,与孩子缺乏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交流,孩子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即使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却时时在刷手机,这样的父母也得不到孩子完全的信任。
扼杀信任的另一个凶手是父母对子女的不信任。
当孩子需要理解和支持时,却只从父母这里得到指责、批评、唠叨、质疑……他当然也会越逃越远。
所以,要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倾听孩子。
家长耐心的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共情,孩子会更愿意表达困境。
倾听中要注意几点:
(1)全神贯注;(2)用「嗯」「哦」「…这样啊」回应孩子的感受;(3)说出孩子的感受,但不要简单重复孩子的话。
整个过程不要评论、批评或提任何建议。
父母对孩子有效的倾听和沟通技巧,家长可以按这本美国家庭教育的沟通圣经学习起来,书里全是可以实操的干活和案例。
2.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家长不要轻易许诺,容易丧失权威。
一旦许诺,一定要说到做到。
如果逼不得已,实在不能兑现诺言,那就和孩子商量备选方案,或让孩子提建议,用行动告诉孩子,诺言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父母值得信任。
3、让孩子感受到「我」很重要。
一是用心陪伴孩子,特别是身心合一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二是坚持反复告诉孩子,我爱你,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糟糕的事情,都可以告诉父母,这比自己一个人独自承担要更好。爸爸妈妈跟你保证,我们不会推开你,我们会跟你一起面对。
三是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和包容,给孩子「报忧」和说真话的底气,让孩子明白,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父母都会接住他。
平时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更加包容。不要让怒火把孩子给吓坏。
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得怒不可遏,那么就会强化孩子对父母发怒的恐惧,这让孩子以后做事更不敢寻求家长的帮助。
孩子每一次犯错,只要大人合理引导,他们就能得到一个经验或一个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最终都会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
孩子不是非要打骂才能记住教训,有时候,父母的理解和友善,也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关心孩子时,切忌说反话、言不由衷的狠话。孩子受伤了,父母心疼得要命,但说出来的却是:「你活该!」,如果是关心或者心疼孩子,那就直接表达关心和心疼。 爱的语言如果用错了,孩子是感受不到的。
给孩子「报忧」的勇气,意味着:
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包容,他才会在困难的时候,投入父母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