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个「正」字,「画正法」在计数方面简直再好用不过。
其一,正字一共五划,而五划的符号以笔划数来计数其实是最科学的。二五一十,容易计整五整十就不说了,如果多1笔,那尾数一定是6或者1,同理,多2笔那就是2或者7,依次类推,少1笔不是4就是9,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其二,如果用「一」来计呢?或者用「四竖一横?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正字好用,正字每一笔都是一个不同的方向,到第五笔正好形成一个「一丨一丨一」的循环,只有两种最基本的笔划,小节奏杠杠的,每记录5个单位,书写简单,想错都难。只要知道,你记的每一个单位与下的每一笔方向都是不同的,但方向又是被既定的,这样几乎不可能出错。
其三,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效率也非常的高。「正正正正正一」那就是26,几乎不用怎么思考。不仅对村里的土会计适用,哪怕数学很好的也适用,正字多了也能保持整齐,先乘后加减就完事儿了!如果每行写10个正,那么每行就是「50个」,四行就是「200个」,多1笔就是201,多2笔就是202,少2笔就是198……
其四,正字计数法不易被篡改。古代可没有涂改液之类的手段,兰亭序写错了也得大涂大抹,或者加上笔划也不合情理,总不能说用的是「证字计数法」,或者「征字计数法」,类似症、焉之类就十分不吉利了。如果用一来计数,可以改成「丨、一、二、三、四、十、正」等,但正字找不到明显破绽,想在中间夹一个都不太可能。而正字已经是一个带有明确个人书写特征的汉字了,哪怕找到相同的笔墨,想要仿制一种很丑的字体都是很难的。
其五,几何学特质。汉字就就有方块字的基本特质,记录的载体又多为方形,正字在大致的空间规划以及排列摆放上具备相当强的合理性,既显得规整,又能最大化的利用空间。
其六、利好文盲。古代的识字率一般不超过5%,严重的时候可能只有1%左右,民间在形容正字计数法的时候,经常说成「画正」,也就是说,哪怕不识字,甚至不太识数,只要会画最基本的直线,只要不是灵掌类之耻,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其七,正字的寓意好。正道、正义、正当、正派、正气、正统……,反过来说,把「反」字的第一笔写作横,下面的「又」字分三笔写,记数也比较好用,但寓意嘛……难道想造反不成?!(天地会大概也是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