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到底有多大影响。
故事发生在我一个远房亲戚家中。
我应该管她叫「大娘」。(我们那里,只要比自己的父母大,很多都叫「大爷」,「大娘」)。
当年,大爷的母亲还在的时候,这个儿媳妇太厉害了。
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作为旁观者你都会觉得「咬牙切齿的」。
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纵然在农村,大家的生活其实也没有那么窘迫了,日子还算过得去。
这个儿媳妇每天给婆婆送的饭都是剩饭,虽然谈不上给吃发霉变坏的食物,但都是他们一家吃剩的。我当时就觉得,老太太八九十了,能吃多少!
大爷家的儿子和我年龄相仿,只大三岁,但是和我上一个小学的同一年级。
据他讲,每天放学吃完饭后,他就会给他奶奶去送他们家吃剩下的饭。
有时候是面条,有时候是馒头,过年过节会有饺子,但不总是有菜,也不保证是热的。
我跟我妈去看过老太太一次。那时大概已经九十高龄了,还是自己住在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土坯房子里。
房间很小,很暗,有三间。
左边一间,之前给孙男嫡女们住,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之前帮着带孩子的时候了。
中间一间,有一口灶台,是农村那种很方正的土灶,搭着一杆风箱,角落里还有一大一小两口水缸。
右边一间是她的卧室,进卧室门我得猫着腰。有一个炕占了一半的空间,炕头上有一个那种非常古老的柜子。角落里摆着一个小圆桌,这是唯一一件比较有现代感的物件了。
我和妈妈进门时,老太太正在土灶上热那碗刚送过来的玉米粥和半个馒头。
我说,「奶奶您怎么不趁热吃,都凉了,还要热,多麻烦?」
老太太颤颤悠悠的嘴里艰难地发出几个字,耳朵也不太好使:「你说啥?我孙子刚走!」
我妈和老太太唠了一会,我自己在院子里转了转。注意到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口做好了很久很久的棺材。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年代的老人,都会提前准备好,用自己中意的料子,提前找木匠做成中意的款式。可能防的就是到时候子女顾不上自己吧。
再后来大娘和大爷有了儿媳。儿子结婚时的房子,是老太太那套院翻盖的新房,由于地方太小,还占了大娘他们半个院子。
结婚后,儿媳和当年的大娘有的一拼。家里的财政大权不仅自己揽着,而且每天都在婆婆那里吃喝。
有一次我见到大娘的女儿回娘家,顺便聊了几句。
我应该管她叫姐姐。她说,现在我也不怎么回娘家了,每次回来她嫂子都闹的很,说是又回娘家搬救济了。没事就不回来了,干嘛惹的人家不高兴,日子勉强还是能过去的。
从当前的事情可以推断出,等大娘老了,跟那个奶奶一样大的时候,可能处境还不如当时的老太太。
虽说恶婆婆还得恶媳妇来治,但真的和儿子就没关系了吗?
父母在家里的一举一动,如何对待老人,如何对待亲人,如何对待邻里等等,都会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下一代。
现在大娘有了孙子孙女。我想如果家风得不到改变,那么下一代大概率又会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