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的所有养和育,都是为了有一天,孩子离开我们时,依然能够独自翱翔。
这孩子不单缺乏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自我服务的意识。
就算是温室里的花朵,也知道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的!11岁,5年级的孩子竟然连5分钟的回家路程都走丢…… 没有方向感,不认识家附近的街道、景观,不会求助,不会看路标,不会问路 ……
在婴幼儿发育商测评中,60个月(5岁)的孩子就应该能大致说出家庭住址,让提问者容易找到。有部分5岁孩子能清楚的说出从家出发到常去的公园、游乐场的路程中有几个红绿灯、转几个弯。
11岁了,就算在家没教,学校里难道没交过安全常识吗?感觉有点离谱,一时想象不出来这孩子是怎么培养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恐怕基本都集中在「学习」上了,太缺乏自我服务(自理能力)的意识了。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了,5-6岁就应该让孩子记住关键信息,关键时刻能够向成人求助,并提供有效信息。
联想到上半年教育部门制定的【劳动课标】,真是太有必要了。
造成这个情况,一方面是孩子没有能力、缺乏意识。另一方面,这个爸爸恐怕是个「聪明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事情估计没少干。
一般来说,孩子3岁准备进入幼儿园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认识一下他的班级在哪里,必要的生活设施在哪里,带着孩子体验一下这些设施怎么使用。带着孩子熟悉从家到幼儿园怎么走,走一走从校门到教室、从教室到厕所的路线,让孩子提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进入小学之前同样需要这些步骤,,这一方面是减少孩子入学焦虑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能提升孩子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即便每天开车接送,也应当和孩子适当聊天,引导孩子观察路途中的景观和事物,一方面引导孩子提升观察力,另一方面拉近亲子关系,更能够为孩子的学习(比如写作文)积累素材,不至于碰到「上学路上」的命题作文只能写出一句「爸爸开车送我上学」。
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方面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小就插手代劳,另一方面要在看到孩子确实无法完成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不要把眼睛总是盯着孩子学习,觉得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别的都不重要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学习只是获得生活技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对孩子的所有养和育,都是为了有一天,孩子离开我们,依然能够独自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