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而强大的孩子

2024-09-15亲子

接到M的来访,她说觉得自己孩子没得救了,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起来连牙齿都不刷就开始吃垃圾食品,吃完在沙发上躺的像个半残废,接下来就是几个小时的刷手机……

我问:暑假没有规划和安排吗?」

M说:有啊,他已经初二了,但是除了偶尔做一点作业以外,他不接受任何其他安排。

据M说,儿子在小学阶段还算「听话」,每天会早睡早起,回来会做作业,每周也会去上两个辅导班,现在整个人变了。

原本以为这个孩子只是到了青春期要求独立做主,所以开始叛逆,但后来从妈妈一个细节中,我发现了另外的原因。

因为那天M给我视频时,是穿着睡衣的,当然她解释了自己早上事情太多,又不想让我等,所以就没来得及收拾自己。

我问她:你平时的生活安排是怎么样的呢?

她说,七点起来刷牙洗脸做早饭,自己先吃完然后直奔菜市场,买回来菜之后,打扫卫生,然后看电视,等着做午饭……

我问她:你是说你每天都是这样?

她说差不多。我又问:你觉得你这一天中哪个时段比较快乐?

她半天摸不着头脑:都差不多,日子千篇一律,哪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那都是偶像剧的东西。

我说:这就是问题啊,你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青春期叛逆,而是他缺乏对人生的追求,以及没有创造快乐的能力。

M问:那要怎么做?

我说:你们要在生活里增加仪式感。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

难以激发出目标

有个读者小凡对我说过她家的情况,夫妻二人都有不错的工作,但都非常勤俭节约,丈夫无不良嗜好,妻子还在穿5年前的衣服,连个化妆品都没有。

至于过年过节,由于夫妻二人都是外地的,所以基本不过节,甚至于小凡连自己的生日都十年没有过了。

她的解释是:反正钱在我手里,我想要买什么,可以随便买,蛋糕又不好吃,所以我觉得没有过生日的必要。

「那孩子的生日呢?」我问她。

她的回答是:我们每年在春节时给孩子1000块,这个钱是一年的零花钱,也包括过生日的时候,他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千块包儿子一年的消费,但能带来他一年的快乐吗?我表示很吃惊。

然后我再问:你儿子性格怎么样?他对现状的生活怎么评价?

小凡马上摇头:我就发愁啊,我感觉我儿子是个空心萝卜,一点想法都没有。他不仅没有目标,还说:干嘛要努力学习啊?反正我花钱又不多,就算我以后不工作,吃低保也不会饿死的。

是这一句话令小凡感觉崩溃:我们夫妻这么努力工作,又省吃俭用,难道就要养出一个好逸恶劳的低保户?

是啊,听起来好像家门不幸的样子的,但是我却找到了他们的症结:你们家太没有仪式感了。

虽然收入不低,但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没有惊喜,没有庆贺,没有那种全家人参与的幸福体验……

所以,既然你们辛苦打拼的生活不过如此平凡乏味,那我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去奋斗呢?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

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妈妈为了满足孩子买苹果手机,竟然让在外打工了一年的丈夫不要回家过年,说反正单位需要加班,再加上剩下的路费,就可以买大半个手机了。

然后记者采访这个十七岁的孩子:你父亲为了满足你买手机的心愿,连年都不回来过了,你感觉怎么样?

男孩拿着新手机头都不抬,牙缝里挤出来:还好吧。

很多人评论这个孩子冷漠,白眼狼。却不知道一个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不体恤,不感恩,是因为父母本身太不重视自己,生活也太没有仪式感。

在远古时代,老百姓为了生存拼尽全力,为了庆贺丰收,犒劳自己的辛苦,也为了把分散在四处的家人聚拢起来,所以发明了那么多的节日。

而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过节的意义远不止在一起吃一顿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一家人聚拢一团,抛开疲劳和烦恼,尽情而放松的谈天说地,分享各自的成长和收获,这个过程的精神滋养,远超一顿普通的饭菜的价值和意义。

充满仪式感的生活

养出幸福又有理想的孩子

8年前年底,我同事BB让我陪他去上海十六铺布料市场,我问:要买布?

她说:不是,我要给我老公和儿子各定制一套西服。

之所以要定制,是因为她老公属于四肢都比较瘦,但肚子却不小,所以买的西服都不太合身。孩子又是腿长脖子长,所以也需要定制。

元旦有个亲戚结婚,所以她希望儿子和老公都能穿着新西装去参加婚宴。

两套羊毛西装,加她自己的一条羊毛裙子,合在一起成了一家三口的亲子装,由于用料考究,花掉了她两个月的伙食费:7000块。

第二天早上,当老公在衣柜里找来找去不知道要穿什么时,她像变戏法似的拿出全新的西装来,仔细认真的帮老公和孩子全都换上,顿时,一家三口像明星似的,焕然一新。

据说参加婚礼的所有宾客里,就他们一家三口最闪亮,尤其是13岁的孩子穿出了贵族气质。

孩子非常开心,回来后总结说:妈妈,谢谢你那么用心,让我知道什么是得体,什么是隆重,我觉得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让生活不只是平凡琐碎,还充满了非凡和特别。

BB说,他们家只是工薪阶层,但是就特别重视每个人精神气的培养,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人,会把每个人的喜好放在心上,然后选择合适的日子送上礼物,给对方惊喜。

同时,她也不会遗忘自己,虽然平时都是她负责做饭,但每个周末,她一定会提前选好餐厅,一家三口出去搓一顿。

这样既解放了自己,也改善了伙食,而且不像有些夫妻为了谁做饭的问题,而徒增矛盾。

而在这个和谐的氛围里,儿子是最大的受益者,他说:我以后也要过这样的日子,平时努力工作,定期犒劳自己,既会拼搏,也会享受,生活精彩而丰富。

如今8年过去,听说BB的儿子已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并且读了建筑系,说最大的理想是未来能够亲手建造自己的一栋房子,把父母都接在一起,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拥有最多富豪的犹太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的仪式感,他们即使在最穷的时候,也会在节日里给孩子做美食,再苦也会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上他喜欢的书,一旦手头宽裕就会给每个人做一套新衣,以便大家出门拜访客人时,能有尊严而不失体面。

所以,犹太人 虽然受到过很多非人的迫害,但是他们却能够保持三样东西: 高贵的自尊,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以及永不熄灭的生活热情。

在「小王子」这本书里说,所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正是这个不同,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惊喜,充满希望,因而更加愿意为了这一刻的惊喜和希望,去努力和创造。

这个过程,甘之如饴,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