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应该侧重国内文学还是国外文学作品?

2022-04-21亲子

先说答案:侧重国内文学。

这个答案是我在对比过一些不同译本的外国文学,同时结合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后得出的结论。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个现象:入选教科书的一些文章,大多都会注明「有改动」,一方面是属于思想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受制于时代背景(年代较远的文章)和文化差异(外国文学译作)等原因,对字词、句子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当下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先说语言习惯。

外国文学的中译本,虽然翻译成了中文,但是在句型处理、使用语境等不同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外国文学的中译本时,很明显能感受到一种翻译腔的原因所在。

我们举个例子:宫西达也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系列。在故事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宫西达也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系列

很明显,这种说法不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并不太符合我们的中文使用习惯。一般我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这种习惯用法。虽然不能说前者是错误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遇到这样听起来很蹩脚的表达。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读一遍下面这段话:

邻居王大爷,已经把鸡舍锁上过夜,但是王大爷喝得醉醺醺的,忘记把各个出入小口关上了。他手提的灯笼照出一圈光亮,东晃西晃的,他一路打着趔趄走过院子,在后门边把靴子磕下来,把厨房的热水壶里最后一杯水一口气灌下去,摸索着上了床,而王大妈早已鼾声大作了。

有没有感觉这段话读起来很别扭?且不说行文的节奏感有问题,句子内部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也是很拗口的。实际上,它的原文是这样:

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已经把鸡舍锁上过夜,但是琼斯先生喝得醉醺醺的,忘记把各个出入小口关上了。他手提的灯笼照出一圈光亮,东晃西晃的,他一路打着趔趄走过院子,在后门边把靴子磕下来,把洗碗间的啤酒桶里最后一杯啤酒一口气灌下去,摸索着上了床,而琼斯太太早已鼾声大作了。——【动物农场】(苏福忠 / 译)

之所以作了替换,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把环境置换成我们比较熟悉的情景,依然能从语感方面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在这里多说一句,这个翻译并不好,相比之下,李立玮这个译本才是更符合中文表达的:

【动物庄园】(李立玮 / 译)

问题在于,苏福忠的译本恰恰是更忠实于原著,甚至连原著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都一起带了进来。这种文字对于语感尚未成熟的小读者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好处。

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翻译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国文学的中译本与我们对中文的习惯用法、语言表达是不一样的。

汉语的表达很注重顺序,具有循序发展的特征,这个顺序是语法结构的反映。

虽然我们在小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语法,也不会背诵「主谓宾,定状补」这种句子成分口诀,但是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会潜意识地形成这种排列组合,这就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中文语感。

如果在中文语感还没有形成或者尚未成熟的时候,就过早地接触外国文学作品,这个就不一样了。因为不同语种的句子结构不同,而翻译成中文时难免会受到原语言的影响导致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中文语感没多大好处。

如果真的要让孩子接触外国文学作品,译本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目前这种一本名著各种译本、水平参差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下。

比如【小王子】就有几十种译本,我个人先后接触过 7 个译本,郑克鲁或周克希译本是我比较喜欢的。

【小王子】

周先生的译文,更加口语且偏向于儿童文学,喜欢用一种稚嫩的表达口吻,这一点其实特别符合阅读【小王子】的心境;郑克鲁先生的译文书面语较多,读起来很具文学美感,翻译周正典雅。女文青会比较喜欢张小娴的译本吧,给人一种教男人如何慢慢懂得爱与被爱的感觉。

给孩子阅读,译本选择并不是要多贴近原著,而是要以符合中文表达为主要目的。因为当一个孩子对中文语感还没有更清晰的认知时,长期阅读外国文学就会破坏中文语感的养成,尤其是对后期语法的理解。对语法的准确掌握,决定了一个人后期在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各方面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不得不说,近几年青少年在写作中体现的语感是有下降趋势的,尤其是词性乱用、句子成分缺失的情况很普遍。对于这一点,一些古风流行歌曲以及网络文学中所谓优美的句子摘抄难辞其咎。

然后就是文化差异。

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他们的一些文化元素,这对于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难度,而这种难度对于孩子的提升并无太大的益处。

比如,还是宫西达也「小卡车绘本」系列。我们看看下面这一页的信息:

宫西达也「小卡车绘本」系列

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这里面的汽车是靠左行驶的。这一点,小朋友在读绘本的时候,会与掌握的现实生活经验产生冲突,这个就需要家长解释日本的交通规则,以及他们的驾驶位是在右侧的设计。但是,掌握这个常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反而会增加小朋友们对故事本身的理解难度。

有很多家长会喜欢给孩子过早地阅读世界名著或者少年版「四大名著」,这种做法我本人并不是太赞同。

世界名著固然值得一读,一方面是翻译带来的语感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差异导致的难以理解问题。比如一些带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和本国文化元素的名著,就不太适合过早阅读,这种书籍很难让孩子真正学到什么东西,即使是了解一个故事,也多是囫囵吞枣甚至半懂不懂。这个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和世界观的养成有选择性地推荐。

还有就是少年版「四大名著」这种,接触过一些类似的书籍,不论是语言还是故事,都已经被改编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个人是不太建议让孩子读这种。

总体来说,个人比较倾向于给孩子阅读国内文学.如果想选择国外文学,可以在内容(读起来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淡化时代背景和本国文化的)、译本(不建议盲目相信腰封上「有史以来最权威译本」这种营销话术以及各路名人的联合推荐)、体裁(散文、诗歌、小说)各方面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