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聪明的小孩子是什么样的?

2023-04-30亲子

我十分赞同情商教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情商】中说的:大部分人的成功99%靠情商,而非智商。

网图

一、智商

很多心理学家研究过智商,比如英国的斯皮尔曼把它分为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一般因素能被应用于许多不同任务中,是单一的智力能力;特殊因素只影响个体的某种高能力测验,比如词汇、算术等。

卡特尔与霍恩又把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建立在脑发育的基础上,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多,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晶体智力是在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生都在增长。

如果题主想要了解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天赋超群聪明非凡,有专门的智力测量量表 比如韦氏量表,但不建议。因为「聪明」是固定思维模式,而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无数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倡导「多一把尺子评价孩子,就多一个天才」。这是基于教育上较有影响力的加德钠多元智能模型。哈佛大学加德钠教授认为人通常有8种不同的智能类型,每个人的优势智能类型不同。

所以,与其关注孩子是否聪明,不如多关注ta的兴趣,而那些孩子感兴趣的,有意无意显露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极可能就是孩子的「优势智能」,他们比「智商」更有教育意义。

网图

二、生活中的」聪明「

我们常说耳聪目明就是「聪明」。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低龄孩子主要通过感觉与直观体验来学习,感知觉是否灵敏(其中视觉与听觉几乎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将影响孩子的高级心理活动发展,比如观察、记忆、想象、推理等等。

一个人如果感知觉迟钝,势必影响他记忆的效果;而记忆的内容又是思考的材料。

所以 ,我十分赞同蒙氏教育重视低龄孩子的感官发展。

此外,我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林厄姆写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看到,阅读具有复利,你越读得多,理解力就越好,也就会在某些问题上显得「越聪明」。

网图

三、大脑是可塑的

如上所说,大脑是可塑的。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大脑遵循用尽废退的原则。

神经突触如果长期没有得到使用,就会被修剪;而长期使用,就会越加灵敏。

这告诉我们要尽量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大脑发展。

四、情商、智商与「成功」

目前,学界对「情商」包含的内容尚无统一定义,丹尼尔在【情商】中分享了一个美国一些学校的相关情绪课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翻。

正如 @Dr老爸的育儿经 所说,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平均数,天才是少数,智障也是少数。

所以,比起关注是否聪明,我更愿意关注孩子是否愿意持续努力,遇到困难时能不能自我激励,能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等。

对于普通人,我认为这些与「成功」关系更加密切。

之前的回答分享了丹尼尔的一些看法。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参考: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Catherine Loveday著,张远超等译,大脑运转的秘密[M]中国工信出版社

[3]丹尼尔 .戈尔曼,情商[M]中信出版社

[4]丹尼尔.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