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教语文的高中老师,有一枚上小学二年级的七岁半小朋友。
因为教高中,学校离家远,我不能经常回家。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要上早读,每周能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2-3个晚上,大部分时间的陪伴和照顾还要靠老人来。
但,即便是在我们这种「陪伴时间严重缺乏」的前提下,小朋友没有被养坏,和我的感情也没有因此而生疏,这对我来说,可以算是「比较值得骄傲的事儿」之一了。
因为引导的好(再次不要脸的夸夸自己),我家小朋友很爱看书,语言表达能力很棒(其实说白了,就是非常话唠),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从他四岁起,我一直保持着给他编故事的习惯。
2023年,仍然是只要我晚上回家,就会给他编40分钟左右的原创探险/奇幻故事的一年。即便是回家很累,我也坚持了下来。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以他四岁时开始喜欢的动画【海底小纵队】人物打底,但情节脱离了八季动画片的故事,属于二创,讲呱唧他们在加入海底小纵队以前的经历,讲他们通过各种神奇的境遇拥有了魔法并进行历险,讲他们研制出各种神奇的法宝,这些法宝又如何在冒险故事中大展神通……后来他又喜欢上了别的动画片,于是我就在编故事中让海底小纵队和超级飞侠、汪汪队甚至西游记里的人物进行联动,或者即兴发挥加入各种各样的小彩蛋,比如植物大战僵尸里的食人花和魅惑菇,反正就是他那段时间喜欢的动画片、漫画和游戏里的大杂烩。
虽然人物和元素乱七八糟,但我好歹是语文老师,小说的叙事技巧还是能掌握的差不多;在编故事的时候,我很注重伏笔和前后照应,注意故事开头的场景和细节在结尾的呼应,也就是结构上的首尾圆合;注意人设和人物心理的把控,以至于小朋友一度觉得,我讲的只是动画片背后那些导演没拍出来的故事,它们是存在的,而且正如我所讲。他觉得我为他呈现出了一个更完整,更丰富,更精彩的童话世界。
也正因如此,期待我回家就是小朋友生活里很重要的一件事。即便我从各种意义上说不太算个合格的妈妈,但他期待我回家,期待我给他讲故事,假如临时学校有安排我回不去,也一定要打电话让我在电话里把该讲的故事讲了才去睡,一次也不会放过。
这一年他七岁了,我有意识地把故事的复杂度调整到更高,比如在讲矛盾冲突的时候,不刻意去营造正反对立的双方,而是试图表明,即便是反派也有不得已之处,没有人想要为干坏事而干坏事;即便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也会有意见不一致闹别扭的时候,也会说一些伤害对方的话;没有人是万能或永远正确的,孙悟空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巴克队长的指挥也偶尔会失误……这些小小的设置,不影响故事的精彩程度,却是我有意无意地想渗透在故事里让他明白的一些事情。
如果想让孩子明白什么道理,说教本身无意义,唯有感受,才有力量,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如此。但,讲故事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讲道理,而是为了让人快乐。
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