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朋友圈这种东西,各种少女心事都写在日记本里。我有写日记的习惯,相应的,我妈也有偷看我日记本的习惯。
第一次察觉到日记本被我妈偷看后,我是羞愤难耐,想立马找她大吵一架。然而作为一个心机girl,我突然想到: 我妈既然会偷看我的日记本,那么这个日记本就是我传递信息的工具。很多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写在日记本里,故意让我妈看到啊!
于是我假装浑然不知,再也不在日记本里记录自己那些小心思,而是把我妈当做唯一的读者,把日记本当成信息发布渠道,由此开启了我的自媒体1.0时代。
我上高中的时候追星,每个月要买杂志买CD买偶像写真,自己那点伙食费是无法满足这笔花销的。而这钱我是断然不敢直接找我妈要,但我可以在日记里卖惨啊!
我在日记里长篇累牍地给学校食堂泼脏水,说饭里有石子,菜里带泥巴,肉全是大肥肉……简直不是人吃的,然后表达了对小炒窗口的向往,以此暗示我妈给我加伙食费。(说实话,我们学校食堂非常出色,是我高中三年最难忘的地方,我在这里从100斤吃到了130斤。)
写完日记,我大大咧咧地把上了锁的日记本放在书桌醒目位置。(我知道我妈用两根牙签就能开锁)
结果几天下来,看我妈那边没反应,我开始在日记本里放大招。继续写自己在学校吃不饱,其他同学每天去小炒窗口买炒菜,而我知道自己单亲家庭(我爸妈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短暂地分开过),妈妈工作辛苦,我要节约。哪怕吃糠咽菜,也要好好学习,给她争气。末了还来几句鸡汤、喊几句口号,升华主题。
这下效果立竿见影。没几天,我妈开始没话找话,硬说我瘦了,主动提出每周多给我20块钱生活费,让我在学校吃饱吃好。她都完全没怀疑过,我那120多斤的肥肉是怎么长在身上的。
除了花钱,追星还要花时间。我们学校周六本来只上半天课,但我时不时要利用下午这半天坐公交车穿城去买打口碟。于是通过日记本,我编了不少周六下午发生在学校的事,营造了一种我周六下午还在学校跟同学写作业的假象。
有段时间追星太投入,考试估摸着要考砸。于是我提前在日记本里写自己心理压力太大了,考试的时候头晕肚子痛……成绩出来,我妈都不敢对我说重话。
……
然而我追星的点点滴滴,从来不会在日记里体现。我疯狂追了近两年的星,我妈却连那个人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妈以为通过偷看我的日记本就能了解我的真实想法和生活,结果看到的却是我想让她看到的东西。
所以家长要管控孩子的朋友圈,首先得搞清楚一个问题: 朋友圈展示出来的东西有多少是真实的?
朋友圈本质上是一种小范围的自媒体,展示的都是我们想展示给固定人群看的内容。孩子妈妈非要去管控孩子的朋友圈,最终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孩子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
家长想看孩子的日记、朋友圈,无非就是想掌握孩子的动态,以免思想跑偏 。与其靠强权、靠偷偷摸摸,还不如让孩子直接告诉你就好。 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亲子沟通的问题。
关于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彼此间的尊重、理解、信任是基础,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个核心—— 父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什么时候最需要父母?从我做孩子的经历来看,必须是遇到问题和挫折,痛苦、彷徨的时候。
在这种时候,作为家长,你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把问题梳理出来具体化,然后逐一分析,最后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开导或是最有力的帮助。这就是赢得孩子信任最好的方式。
只要父母的安慰能让孩子彻底释怀,给出的分析能让孩子心服口服,想出的办法日后被证实有效,时间一长,孩子遇到问题自然就会第一时间父母沟通,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