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姐弟俩中的姐姐,也是小兄妹俩的妈妈,来回答一下。
我的成长环境
我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农村,我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弟弟。
在那个计划生育特别严格的年代,我爸妈因为想生个男孩,宁愿背负高额的罚款和结扎的风险。
先不用着急同情我,听我讲下我小时候的故事。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就是那个悲催的重男轻女家庭的姐弟组合的姐姐本人,或者扶弟魔,但从我有记忆以来,我记得的都是爸妈的宠爱和弟弟的「相爱相杀」。
可能你又不信了,既然拼了命也要生男孩怎么会如此宠爱个女孩。
一度我也想不明白,「重男轻女」该怎么下定义,是一切利益只向男孩倾斜叫「重男轻女」,还是非要生男孩就叫「重男轻女」。
我爸妈都是农民出身,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就造成了他们的认知「需要生个男孩」,可能他们自己都不会去想「为什么要生男孩」这件事,因为一问就是「人家都是这样,都得有个男孩」。
所以, 我从小从来没感觉到被「轻」 ,印象里都是,每次跟弟弟打架我俩一起被罚站的情景,我俩一起抢零食的情景,弟弟因为小总抢不过、打不过我的情景,弟弟因为调皮被打的情景,我因为偷拿了家里的钱唯一一次被打的情景,弟弟出车祸压迫了语言中枢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姐姐不爱吃胡萝卜」的情景(我从小讨厌吃胡萝卜)。
我记得,08年我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爸妈为了让我有出路,没钱给我借钱也让我出来上技校,这不是哭穷,是真的穷,随便在网上就可以查到08年,一个菜农平均的年收入情况,而我当时上技校的价格一年需要3万多。
我知道当时我爸妈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经济压力,一方面,舆论压力。经济压力说过了,什么舆论压力呢,街坊邻居听说我爸妈要让我上这么贵的技校,见了面都得「关心」几句,甚至当着我的面也不避讳,基本上意思就是「一个女孩花这么多钱让他上学,真是钱多烧的,出去打工得了,还能挣钱回头给我弟弟娶媳妇用,反正过几年就嫁出去了,上啥学啊」。
如今呢,我在北京工作,结了婚,生了娃,买了房,买了车,我爸妈都出钱出力的帮衬着,就连我弟,在我生完老二以后还帮我出了月嫂钱。因为我不在身边,他们从来只报喜不报忧,他们总觉得我在外打拼不容易,什么都不想让我分心,所以基本都是我弟我弟妹在身边。
对于我爸妈来说,生儿生女有什么区别吗?
我觉得有,舆论导向,认知导向,他们觉得就该生个儿子。我又觉得没有,因为女儿儿子他们都是一样疼。
对我和我弟来说,女儿和儿子对妈妈的区别呢?
我生活在外地,对我爸妈照顾不到,我弟在老家, 我爸妈头疼脑热的都是弟弟弟妹在近前,可能贴心的小棉袄在我家也不贴心了。
我的一儿一女
我跟我老公刚结婚的时候还讨论生儿子还是生女儿,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生个女儿就不生了,如果生个女儿就不再生了,如果生个儿子就再生个女儿。
我俩都有女儿情结,记得小时候看见别人家的小娃好可爱,肉肉的总想抱一抱,尤其是小女孩。
我侄女出生后,几乎他的婴儿床、婴儿床、各种摇铃、健身架等都是我买的,逢年过节就喜欢给她买衣服带回去,头像都是她。
后来,我怀孕了,得知是男孩的时候郁闷了好几天,因为没有做好生男孩的准备,但是既然他来投奔了,我们就要负起责任,好好爱他。
如今,我儿子6岁,我女儿1岁,你要说我们对一儿一女有什么区别?
还是有的,对妹妹比较宠,尤其是我老公,就是那句「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你要说一儿一女对我们有什么区别吧,目前看也是有的,女孩比较细心,比较暖,这可能是天生的,举个例子:
一天,我不舒服,没吃晚饭,躺在沙发上发呆,那父子俩跟没事人一样吃的贼欢,1岁多的妹妹把手里拿的水果赛到了我嘴里。生儿生女有什么区别,肯定不是绝对的,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生活方式,我家两代人就是个鲜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