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有过吼孩子的时候吗?当孩子不听话时,许多父母无法做到心平气和,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之后又后悔自责,反复在这两种状态下焦虑难受。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控制情绪?请看心理老师的建议——
【心困惑】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我看周围的孩子都挺上进的,但我家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就是不上心,这让我很着急。看到他对学习敷衍应付的样子我就很恼火很想发脾气,就会忍不住冲他大吼,我一吼他,他也冲着我吼。我也想跟孩子好好说话,可真的好难啊!
【心分析】
「如果去观察任何一个发脾气的孩子,会发现他们并非乐在其中。」有时候,一个人控制不住情绪而发脾气,并不是因为他喜欢那样做,他们只是展现出真实感受,表达失落、愤怒与难过。
情绪ABC理论强调,人们的情绪并不是直接由某一件事情引起的,而是由个人对这一事件的想法和假设决定。
同一件事情,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对事件的理解,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是源于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假设。例如对待学习,家长常见的「不合理」想法有:
(1)绝对化:认为学习一定要怎么样才行,没有达到就会触发自己的情绪波动。如:他一定要自己主动完成这张试卷才行,只有这样他才能进步;他是我的儿子,就必须什么都听我的。
(2)过分概括:因为学习这一件事情而扩展至其他各个方面,让自己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如:我一进家门就看到他在看电视,那我不在家的时候,他肯定一直都在看;完成作业都这么磨叽,我看他就不是学习的料;孩子不听我的话,我真是个失败的家长。
(3)糟糕至极:把事情的结果预设得比实际情况坏得多,并且认为无法挽救,从而导致情绪失衡。如: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他的将来肯定完蛋了;这么不爱学习,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了。
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这些「不合理」的假设想法,并积极去应对它,你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没那么糟糕。
【心建议】
当你发现自己情绪失控,你可以这么做:
1.关注自己的情绪,找到稳定的状态。
多留意自己平常情绪稳定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在自己情绪有起伏、开始爆发之前有所察觉。找到这条情绪基准线,相当于给自己设了一个预警,留出了一片缓冲带。当觉得自己的情绪到了预警线边缘时,先让自己做深呼吸,待基本稳定后再开口说话。这时候要尽可能用「我希望…我觉得…」的方式表达期待,尽量少用「你怎么…你又这样…」的指责式沟通方式。
2.学会与自己辩驳,多一些理性思考。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往往与内心想法息息相关。如果你能经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想法,判断它们是否合理,或许你的情绪反应就会有不同。
比如,在面对孩子成绩退步时,你可能马上出现「不合理」假设:会联想到他的不良学习习惯,认为他懒惰,不勤奋,在学校肯定没有认真学,把你的话语都当成了耳边风,所以退步了,你觉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不听话的小孩。于是你的情绪可能就开始失控了。
这时候你可以试着反驳一下上面的观点:
①他真的在学校里没有认真学习吗?找一些认真学习的证据。
②导致成绩退步的原因一定只有这些吗?是不是应该主客观做全面分析?
③他真的每一次都不听我的建议吗?还是只是在某些时候不听话?
④成绩并非评价他是否是一个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⑤我的想法就能代替孩子的想法吗?是不是可以听听他怎么说?
……
当你的想法发生变化后,你会发现你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你不再那么生气崩溃,更不会大吼。
3.多个角度看孩子,赏识悦纳孩子。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当你的注意焦点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上时,你会不断放大他们的缺点、问题,你越看孩子越不顺眼。事实上,除了学习,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应该试着多角度去认识孩子,比如:我的孩子成绩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他喜欢运动,性格阳光;虽然他的语文成绩不是太好,但他喜欢阅读表达等等。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诚的欣赏和肯定后,他才会真正的自尊自信,继而将这种自信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最后,给家长一点重要的温馨提示: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将来用大吼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不再对孩子大吼咆哮,提升控制感,从自己开始!
转自:长沙教育
来源:政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