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角度简单来说,生孩子是我们主动的生活选择,已做好承担起相应责任的心理准备。而对育儿和心理知识的学习等,也让我们更为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尤其不想错过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时光。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大人自身也得以成长。
与此同时,老人年纪大了也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下面是一篇相关的历史答案 #自己带孩子,还是交给父母带?# 懒惰地贴过来,供朋友们参考:
我36岁生的孩子,老公38岁。孩子主要靠我自己带大的,可以说,每片尿不湿都是爹或妈换的。
一、自己带的感受:
孕期看了几十本育儿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看完后, 坚决、肯定、一定的要自己带孩子 。我老公自己就是学心理学的,对我这个决定100%的支持。
因为生得晚(不是提倡和鼓励晚育),经济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准备。我坚持了顺产,母乳亲喂到两岁四个月,自然离乳,孩子高高兴兴就自己不吃了。母婴产品,我们本着实用的原则,也会海淘,但相同的效果首选国产的。没上早教,觉得性价比不高,没必要。所以养孩子的整体开销,并不是太夸张。三岁后才考虑上幼儿园,幼儿园的选择,是就近原则。
这里还想宣传一下母乳:母乳的孩子,免疫力好,除了容易频醒、妈妈睡不好这一个缺点外,好处太多,尤其是孩子比较愉快、营养吸收好、生病少。妈妈也免去了冲奶粉、消毒奶瓶等工作,平时出门不用大包小包的,外出旅游就更方便了,带上妈妈就行了(可能没人看,但还是要再声明一下:是否顺产听医生的,是否母乳看妈妈和宝宝自己想怎么做。)
养孩子要学习的很多:理解他的哭声,顺应小婴儿的作息规律,哄睡,陪玩,练习大动作,加辅食,创造社交环境,培养专注力……大一点有自己想法了,更难了,尤其是逆反期。还要懂一些营养、医学、儿童发育和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所以带孩子,其实是一件很劳累,并且需要诸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工作,24小时*365天无休。但小孩子可爱的时候比令人头疼的时候多,所以整体上来说,我还是 幸福感大于辛苦感 的。
二、老人带或保姆带的观察:
一般来说,老人或保姆的知识结构和更新不到位,有许多「人们说」的执念。通常也没什么大事,如果不得已让父母或保姆帮忙了,要学会宽容,抓大放小。自己有时间就尽量多陪伴,毕竟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虽说亲自带是父母最愿意的方式,可不少父母妥协于现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好消息是并没有现成的研究表明,孩子由他人帮忙照顾必然会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父母自己带的孩子,和老人带的孩子,最明显的区别是在穿着上:大夏天,老人自己穿着短衣短裤,但真就有给孩子穿着夹棉的,所以每年都有婴儿「捂热综合症「的报道。老人最大的问题是溺爱,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人老惜(孙)子,他们控制不了自己。但文化素质高或思想开明的老人,也可以带得很好。
另外,即使没有完全实现科学育儿,老人对孩子的爱,是纯朴深厚的,这是孩子生命中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不用一味批判、刻意回避。亲情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虽然自己带,但找一切机会让孩子与祖辈、姨姑叔伯辈及他们的孩子们多相处,让孩子体验真挚的情感比回避生活和观念上的差异更重要。
父母自己带的孩子,和保姆带的孩子,最明显的区别在安全感上,尤其是频繁更换保姆的孩子,会有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行为问题。但也有不少有爱心有修养的阿姨,有时候我还要请教她们做婴幼儿辅食什么的。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老人带的孩子,大多和老人带的孩子一起玩;保姆带的孩子,大多和保姆带的孩子一起玩。相对来说,父母自己带的孩子,活动半径要大一些、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些,父母会根据情况选择更友好、更适合带娃的环境,比如说公园、郊外、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公共设施等。
三、自己带娃的体会:
我放下所有事情,陪伴孩子的头几年,仿佛看到幼时的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许多感动和惊喜。从长远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会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保持较好的亲子沟通,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时。虽然说我也算是个职业女性,但我无怨无悔, 不认为因为生孩子而影响了自我发展 ,因为我相信,人生的舞台有很多,一个人有价值,总能找到发挥的地方。
在此表扬一下娃爹:在我们有限的生活圈子里,他是众所周知、交口称赞的超级奶爸。对老婆也体贴照顾,有全方位的支持,基本上班和出差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家里,才使得我自己带娃得已顺利进行。
养孩子,绝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事。全家齐参与最好,哪怕是搭把手,主带的那个人就可以轻松很多。孩子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请各位奶爸/准奶爸加油。
四、带孩子的经验分享:
1、 坐安全座椅 。从孩子第二个月起,我每天开车带他到公园,开始放在婴儿提篮里,后面是独立坐在安全座椅上。现在娃一上车就自己爬上安全座椅,还会提醒所有人系好安全带。我开车时他就在后面乖乖的,一家三口出门,我也不坐后排,坐在副驾。孩子从未因坐安全座椅而哭闹过,大约是从小培养的习惯。
2、 善用推车,保障睡眠。 充分利用推车可以扩大日常活动范围,比如去附近公园等安静又开阔的地方,孩子可以推车睡,妈妈推着快步走,或他睡着后停下看书、与朋友聊几句。出远门的话带上伞车,买那种可以带上飞机、靠背又能放平睡觉的。规律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我们为了保障孩子睡眠,从孩子出生到现在,长达几年晚上不出门,到点就早早安排睡觉,每天即使外出也都准时午睡。睡得好的孩子才情绪愉快。
3、 坚持使用儿童餐椅。 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脏点没关系,洗个澡换身衣服就行了。自己吃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的精细动作,还有利于脑发育。只有会坐儿童餐椅,才使一个人带娃有长期进行的可能性。餐椅宜家99元的那种就很好用,脏了用水冲一冲。
4、 玩具尽量少而精,保护专注力。 买开放益智类的、动手类、运动类的玩具,比如积木、磁力片、乐高、涂鸦、橡皮泥、皮球等,主要是培养他的专注力,不一定要多贵。陪孩子玩时,一般不要教孩子玩玩具,或打扰他们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办法。孩子具有天生会玩的能力,这是他们探索和学习世界的方式,一些过早的不当训练和干涉往往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或使他们产生挫败感。
5、 多户外,母子都开心。 我们无论寒暑冬夏,每天三个小时以上户外。天气好就公园里晒晒太阳,骑骑车认认花草植物,或去动物园。下雨就去购物中心、室内儿童游乐场、博物馆、图书馆或美术馆等。户外的时候多让孩子跑跳,多玩沙、玩泥、玩水、玩石子,他专心玩时,妈妈可以休息下。
6、 培养运动能力,相当于在进行大脑开发。 两个月起就可以有意识让他趴着,练习抬头。等颈背肌肉控制力强了,慢慢就会翻身了,接着是会坐会爬。不要刻意让孩子练习坐或站,顺其自然。在会走前可以多爬,淘宝有几块钱一双的护膝,可以爬平地,爬楼梯,爬拱桥,钻「山洞」…… 爬不同材质的界面和坡度,不要怕脏,爬行期的孩子膝盖有厚厚的肉垫,他们也不会感觉疼。爬得多的结果是,娃有天自己站起来走了,学步期基本没摔跤,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很好,也增加了对空间和危险的认知等。偶尔宝爸宝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爬爬,孩子会很开心。
一岁前后引入扭扭车,两岁左右引入平衡车、滑板车——平衡车比儿童自行车好。然后出门让他选一辆车骑上,自己悠哉悠哉跟在后面,就不用抱了。孩子运动好了,吃得好,睡得好,生病少,带的省心。
7、 让绘本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开始的时候买布的或纸板书,给他撕、咬,或当积木推着玩。后面读给他听,等到语言爆发期,你会发现没有一本绘本是白读的,孩子会灵活运用绘本词汇和内容。好的绘本还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理解情绪,拓展认知。如果想引入双语,读英文绘本的时候不用同时解释中文意思,孩子自己会根据图片和语境自发完成联结(神奇的能力!)。
8、 多创造和同伴一起玩的机会。 小月龄时,他们表面在各玩各的,但还是会很开心有小伙伴在一旁的。大一点孩子有纠纷和冲突,可以站旁边多等一会儿,看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有肢体冲突或危险,再上前示范正确的作法:自己蹲下来,看着对方孩子的眼睛友好、坚定、清晰地表达诉求。大原则是用嘴说,不动手。小孩子有时候被推下或打下,其实他们自己没所谓的,如果大人反应过激,反而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9、 家务尽量简化,有条件的可以请人帮手。 一个人带孩子又要家务又要做饭时,多用成品、半成品,营养成分差不多。孩子大点就不用手洗衣服了,处理污渍后直接用洗衣机,孩子没那么娇嫩。少用消毒水,适当的有菌环境对孩子免疫系统的建立有好处,也不那么容易过敏。 条件允许,偶尔带上孩子在外面就餐,大人孩子精神都更愉快。有人能帮忙家务的话,少计较、多感恩,要明白老人或保姆是来帮忙的,带好孩子才是阶段性最重要的任务。
10、 注意居家和外出安全。 我们的做法是,每个阶段用孩子的活动方式和好奇心排查全屋:他爬的时候,我和娃爹就爬遍房间的每个角落,看有没有易磕碰的地方,有没有能放进嘴里的零碎小件,有没有想要手扣的洞;他能走会跑的时候,我们就蹲到他的高度走一遍,看有没有家具锐角,想要攀爬的地方。要特别小心一些没有固定在墙上的家具、高处易跌落的重物,还有刀具、电源插座、煤气、水等。一些不想孩子接触的物品,不要放在他能够到的地方,抽屉可以用安全锁。安全排查好后,就由他满屋子探索,在不让孩子脱离视线的情况下,大人手头可以叠个衣服,或是择个菜什么的,有些家务还可以让他参与一下。
在有车辆出没的地方行走,尤其要防止孩子突然冲出路面,要么牢牢牵手上,要么绑在推车上,一点也马虎不得。
11、 带孩子最重要的是有耐心,会示范 。少说不,但该立的规矩要立。一个阶段只重点关注一两个行为矫正,比如这一两周,教会他不能玩食物,下两周教会他不能乱扔玩具,不要齐头并进,孩子频频受挫,会无所适从。
孩子有情绪时,先排查是不是身体不适,比如生病、饥饿、困倦。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共情法、转移注意力法、抱离法、冷处理、替代选择等方法应对,原则上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哭闹逼大人妥协。尤其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自己先情绪失控,最好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慈爱中又有威严。 真正的尊重和爱,包含有恰当的约束。 养育孩子,既要宽松自由,又要建立规则。孩子大点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规则的制定了,通常他更愿意配合执行。
和孩子一起成长,没有父母能做到完美。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暗示、恰当的鼓励和赞美是需要反复练习的。父母做得不好的时候,冷静下来后找个机会认错,也是一个示范孩子什么叫做真诚道歉的机会。孩子是有灵气的,理解力有时超出你的想象。
12、 家庭关系要和睦。 孩子就像小雷达,随时观察你和家人的一举一动,什么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有问题的抚养人或家庭。
暂时就这些吧。写得真的好累,如果有人看,我再补充。
【书籍推荐: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正面管教】(Jane Nelsen)】
2018-5-19 补充:育儿是一个庞大的话题,精力和水平有限,一篇答案也不能涵盖和解释生活的全部,更难免会有纰漏或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还请各位知友多包涵,多指教。
这篇答案,是应一些知友的建议,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做的分享。在此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