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益生菌不一样的,不同益生菌在肠道内存在时间不同,举两个例子:
一是有的益生菌它并不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一开始就没留在肠道里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8 名女性、7 名男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鼠李糖乳杆菌GG和安慰剂三周。 [1]
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组人员的大便成分,发现益生菌组鼠李糖GG的平均排泄量比安慰剂组高出1000倍以上
三个时间点(干预之前、期间和之后)之间,平均个体内相关性很高,为0.94-0.95;平均个体间微生物群相关性为0.76-0.78;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微生物群的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益生菌干预没有改变整体微生物稳定性。个体内微生物群相关性(r = 0.94-0.95)显著高于个体间相关性(r = 0.76-0.78),强调了微生物群的个体特异性。
主成分分析(PCA)可视化肠道微生物群分布也支持干预组之间微生物群不存在系统性差异的结论。
这类益生菌是通过「在肠道里短暂的停留及其排出物质」与「肠道自身菌群、肠道的相互作用」来影响人体功能。
二是有些益生菌在停用后短期内就会排出
荷兰瓦赫宁根达能专业营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招募了34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受试者, [2] 服用3周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PRSF-L477 ,然后停用。
研究发现,服用1周后体内益生菌水平就显著提升,在停止服用后1周,益生菌情况就基本跌会初始水平了,而且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在第四周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在婴儿肠道里存在时间更长,在儿童、成人肠道里存在时间较短。
其实在肠道调理结束后,它也应该功成身退了。
参考
- ^ Lahti L, Salonen A, Kekkonen RA,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nd serum lipids indicated by integrated analysis of high-throughput profiling data. PeerJ. 2013;1:e32.
- ^ Wind RD, Tolboom H, Klare I, et al. Tolerance and safety of the potentially probiotic strain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PRSF-L477: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healthy volunteers. Br J Nutr. 2010;104(12):180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