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审计署点名,税务局少收税费449亿,国务院严令整改!信号太强烈

2024-07-14新闻

税收优惠政策、园区推送,更多信息关注【粮饷社综合财税服务】了解!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一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2023年全国审计报告,其中对税务部门的批评尤为引人注目。

报告指出,由于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税务部门在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增值税等税种的征收中存在严重问题,导致税款流失总额高达449.42亿元。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场。

01

国务院发声:该问责的严肃问责!

针对2023年度,审计署发布【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具体指出的问题,见下列思维导图:

7月5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对2023年度审计署查出的问题,要强化整改责任,全面整改到位,该追回资金的及时追回,该问责的严肃问责。

会议中还特别强调,要把审计署出具的整改意见,作为接下来工作的重点,督促整改落到实处。

我们都知道,整个财政收入的来源有80%左右都是来自税收,所以,税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回顾近年来的审计报告,税务部门的征管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然而,今年的报告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从财政方面的审计建议来看,往年的报告多强调「加大花钱」,鼓励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今年,报告则明确提出「加大收钱」,要求财政收入方面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巩固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

这一转变无疑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税收征管将更加严格,企业合规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

02

税务局将有大动作?!

这4类行为别再有了!

也是在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在发表【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文章中提到,持续深化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从重点税种、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事项等方面入手,精准监管,切实堵漏增收,把该收的税费收上来,同时不收「过头税费」,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这些操作,都同时传递了一个信号:2024年下半年,税务部门势必会加大税收征管力度!

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日益严格的税收征管环境,合规经营变得尤为重要。合规经营不仅可以避免企业因税务问题而引发的风险,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后,企业这4类行为不要再有了,都是税局稽查的重点:

1、虚开发票:只要开具的发票与实际经营业务不符,都属于虚开发票范畴。

2、通过个人银行卡隐匿收入:资金流是税务局监管的重点,任何交易都会留下资金流痕迹。

3、利用「暂估」虚增成本:通过暂估成本费用来逃避纳税,是税务局严查的重点。

企业缺少成本票时,可以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来降低税负:

(1)设立个体户

对于长期合作的个人,或是企业缺少成本发票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个体户解决。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注册个体户可以享受核定征收政策,核定征收政策是由税务机关根据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和经营情况,核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一般个税核定在0.5%-1.5%),个体工商户只需要按照这个税额进行缴纳即可。综合税负只需要2%左右。

不过需注意,目前只有少部分地区注册个体户才能申请核定征收政策了,只有通过这些指定的区域去注册,才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具体园区信息的可以联系粮饷社获取!

(2)园区返税政策

有些企业产品本身毛利就高,可以通过地方税收扶持政策解决高税负问题。一些特定的行政区域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扩充本地税收来源,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通常包括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返还,返还比例可以高达70%-90%。

企业可以通过在这些优惠区域设立新公司或分公司、子公司等,通过业务分流,成立在园区的公司承接公司业务,正常申报纳税就可以享受地方的财政奖励扶持。

4、老板强行从公司拿走利润:

个人股东分红需要缴纳20%分红个税,违规操作将受到严厉打击。

老板如果想从公账上合理取钱,现在也可以结合税收优惠政策方式来提取。

具体来说:

随着国家对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一些地区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税收环境,比如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政策,综合税负可以控制在2%左右,税收利润可以随时提现到法人账户。

所以,老板们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设立个体工商户户,通过合理的业务布局和税务规划,实现税负的降低。

老板们在提取公司利润时,应当充分考虑税务法规和政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不管是何种方法,不交税是绝对不行的,尽可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粮饷社有针对公转私的一整套成熟落地方案,几年来不断优化,实战经验丰富,擅长税务顶层架构搭建,专攻企业及个人税务优化,保障企业税务无忧。

本文由【粮饷社综合财税服务】公众号撰写,本内容仅用于参考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税收优惠政策、案例可移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