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83年中央安排阴法唐赴北戴河休假,邓小平一见他就问:路怎么样

2024-10-04新闻

前言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曾在他的著作【游历中国】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

「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中国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过去较长的历史时期,局限于地理环境,人们对这样一片土地的了解并不深,那里交通闭塞,物流不畅,直至新中国建立之前,整个西藏也只有一千多米的便道可供同行,水上工具也只有溜索桥、皮划艇。

在青藏铁路修通之前,从青海西宁或四川成都到拉萨,依靠人畜驮运,需要走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即便是单程,也需要走数个月的时间。

图|青藏铁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下定决心,要修建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促进西藏的经济建设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改善。

然而青藏公路的修建,从1950年动工,1954年便建成通车,而修建铁路的工程,却持续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阴法唐赴内地休养,想见见老首长邓小平

1983年夏,时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党委书记的阴法唐赴内地休养。中央办公厅专门将阴法唐安排在北戴河。

阴法唐这一行除了回来休养以外,更渴望见到老首长邓小平。

之所以称呼邓小平为老首长,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阴法唐是隶属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

「开始接受邓小平同志领导时,我是晋冀鲁豫野战军(1949年2月改为二野)第一纵队58团政治处主任,他是军区政委。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心脏。」

图|中野58团领导合影(前排左三为阴法唐)

三年前,是邓小平向中央力荐,阴法唐才出任了西藏自治区第一党委书记,阴法唐到西藏以后,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阴法唐在任期间,西藏地区出现了几年的自然灾害,但西藏人民普遍收入,从1979年的100多元提高到了300多元。从全国第28位一下子跃居第20位。

阴法唐知道,尽管老首长他没有去过西藏,却始终深深地眷恋着那片土地。

邓小平与西藏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末期。

早在1949年末,毛主席就曾指出,西藏的人口虽然少,但是国际地位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必须尽快解放。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访苏期间,在莫斯科专门致电中共中央:

「我意如果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4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占领西藏。为此建议,请刘、邓、贺三同志于最近期内会商一次,决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项问题,并立即开始布置一切……」

图|解放战争时期的刘伯承与邓小平

而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就交给了刘邓领导的西南局。

刘伯承、邓小平接到毛主席的电令后,对于进藏的人选问题始终很重视,几经考虑后,刘伯承最终提出了一个人选:

「让张国华去,你看怎么样?」

「好啊。」邓小平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我也觉得他最合适,一是有年龄优势,二是作战经验丰富。」

原本二野十八军的任务是接管川南,张国华已经确认,担任川南行署主任,而政委谭冠三则被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

接到命令的那一刹那,张国华并没有半分犹豫,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切听从党的安排。」

而十八军确认进入西藏时,阴法唐正担任这十八军52师副师长,他跟随主力部队,参加了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1955年9月,阴法唐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图|阴法唐将军,1988年授予中将军衔

尽管就连他也想不到,自己后来的一生会与西藏建立起不解的缘分。

十八军还没有进藏的时候,邓小平就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从北京和成都调来了许多藏学专家,主持起草了西藏问题的十项政策。

准确地来说,邓小平的这十项政策,非常符合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因此引起了藏区强烈的反响

就连一些藏民也普遍反映,条件定得太宽了,但邓小平却说:

「就是要宽一点,这是真的。「

「政策一确定,就是真正要实行的」。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基本上也是邓小平所提出的「十大政策」的补充和完善。

昌都战役结束以后,阴法唐担任了昌都解放委员会委员,并历任西藏江孜军分区政委,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后改为地委)书记、西藏工委委员。

图|张国华将军

谈及在西藏多年的经历,阴法唐深有感触。

从入藏开始,部队战士们领到手中的,就不是武器弹药,而是铁锤、钢钎、十字镐。

张国华率军入藏时,手里连一份准确的地图也没有,他手上可以依靠的图书资料,简直少得可怜,唯一一本提到西藏道路情况的书,是1930年出版的一本【西藏始末纪要】,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山有千盘之险,路无百步之平。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状。」

「把路修到拉萨去」

十八军入藏之初,便成立了支援司令部,负责沿途修建道路。

当时十八军投入三个师的兵力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不断地修路,十八军的官兵战士们,冒着极大的风险,用绳索拴着绳子,在悬崖峭壁上开路,淌过冰河架桥,而在这片荒原冻土之上,想要开凿出一条道路来,有岂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时任十八军军长的张国华将军率军入藏与负责抢修公路的工程兵司令员谭善和在二郎山会面

据后来的估计测算,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倒下。

阴法唐后来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过这一点:

「进军西藏比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更为艰难。」

由于道路基本不畅通,十八军官兵在进军西藏过程中,获得物资补给也十分困难,据原十八军干部、政委谭冠三的秘书王贵说:

「昌都战役时,作战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之比为1:3,到进军拉萨时,前方人员与后方保障人员之比为1:10。」

阴法唐后来也坦言:

「这个比例是谁统计的,我不知道,后方保障兵力大大超过前方兵力是确信无疑的。」

图|进军西藏的解放军官兵,拆卸汽车过河流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物资匮乏,但大部分困难咬咬牙还都能克服,关键是缺乏粮食,人总不能饿着肚子行军打仗,敌人们疯狂囤积各种物资,还散步谣言说解放军买走了全部物品,煽动群众与我军对你,敌人们疯狂的叫嚣疯狂的叫嚣:

「饿着肚子的滋味儿,比打了败仗更难受。」

更为艰难的是,十八军在进军西藏的道路上,需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

也就是说我军在入藏的途中,不准沿途购买当地民众的物资补给,所需的物资补给必须从内地运送,这样一来成本大大增加,加上道路不畅通,获得物资补给就更加困难,十八军想尽一切办法,从印度、尼泊尔人手中购买粮食补给,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想要完成在西藏扎稳脚跟的任务,就必须修建一条直达拉萨的通道。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协议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西北入藏部队也于7月入藏,由原联络部部长范明任司令员,一野民运部部长慕生忠将军任政委。

困难是史无前例的。

图|1951年,阴法唐在昌都驻地

除了沿途道路的崎岖难行以外,还要时刻面临各种突发情况。

西北入藏部队走到蒙古托拉卡的地方,突然倒毙了上百头骆驼,几经调查后才发现,原来当地有一种「醉马草」的毒草,骡马、牛羊吃了这种草,顶多醉倒或者狂欢,但唯独骆驼吃了就会死亡。

从蒙古托卡拉出发以后,走到通天河北岸,这一路上又是多沼泽,当时部队管这片地域叫水盆地带,因为大部分的地带,都很像圆形的水盆,盆与盆之间有二三十公分宽的草梗地带,人畜行走时,必须踏在盆沿的草梗上,遇到大水盆,要绕着走,稍一不慎,就会掉下去,特别是骆驼,掉下去就起不来,死亡的很多。像这样的地带,直到西藏聂荣宗以南 10 公里处,才渐渐地绝迹了。

经过几年的勘探,才最终形成了一条入藏最便捷的骡马路,比原来预估的骆驼行程要少220公里。

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的慕生忠将军向中央发报:

(一)青藏高原,地势平缓,施工比较容易;

(二)地图上的红线,在黄河源以上,也在长江三大源流的上部,河水较浅,易于徒涉;

(三)高寒风大、无大雪封山之忧;

(四)冰冻层厚、无塌方和翻浆之患;

(五)气候寒冷无雪崩,也无冰川流动和泥石流等情况。

从1950年开始动工,到1954年12月25日完全建成,前后历经数年的心血,终于修成青藏公路。

1974年,青藏公路全面改进,并将公路标准提升至二级公路,加铺沥青路面。

图|青藏公路、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的改建工程难度也很大,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多年冻土层铺设沥青,世界各国均无先例。

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线黑色路面铺设工程完成,这条总耗资7.6个亿的公路建成以后,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邓小平见阴法唐后,第一句话问的是:路怎么样了

从1950年随十八军入藏,阴法唐在西藏工作了一辈子,从立足的「昌都战役」到西藏的地方经济建设,阴法唐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阴法唐担任前线指挥部政委,反击 作战胜利以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阴法唐等对印反击战5名作战人员,并对他出色的功绩表示赞许,1963年,阴法唐出任了西藏大军区政治部主任

图|阴法唐将军晚年

1971年,阴法唐调出西藏,先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1980年,中央征求了邓小平的意见后,调阴法唐再入藏,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之所以选择他,邓小平也有着深入的考量,阴法唐是30多年前参与十八军入藏的老人,对西藏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

阴法唐没有辜负邓小平的希望,尽管面临了种种困难,但短短3年的时间,还是让西藏焕发了新的生机。

可在他的心目中,还有一件大事酝酿已久,却始终没有实现。

那就是青藏铁路的修建。

1983年夏,阴法唐赴内地休养,中央办公厅特意安排他到北戴河。凑巧的是,邓小平也是七月中旬到的北戴河。

7月19日下午,阴法唐在北戴河,见到了老首长邓小平。

邓小平问了很多有关西藏的问题,阴法唐都一一做了回答。

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阴法唐担心影响老首长下海游泳,于是启程告辞,就在准备离开的一刹那,邓小平问了一句:「路怎么样了?」当时青藏公路正在进行铺设沥青的工程,阴法唐以为老首长问的是这条路,于是回答道:「快铺好了,再有一年就完成了。」

图|邓小平

「不是公路。」邓小平摆了摆手又问:

「我问的是铁路(进入拉萨的)走哪里?」

阴法唐听后,心中不免一动。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开始,对于修建青藏铁路的工程就已经进入了论证,1973年毛主席接待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就曾表示,要加快青藏铁路的修建工程。

青藏铁路的一期工程,是从青海西宁到格尔木市,全长814公里,设计最高时速是每小时160公里,从1958年开工建设,一直到1984年才完全建成并通车。

然而最难的并不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而是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就是从格尔木市到拉萨,全长1142公里。一直到2001年才开始修建。

不过局限于实际困难,青藏铁路的修建工程一搁再搁。

对于进藏铁路该如何布局,事实上中国的铁路专家曾提出四种办法,青藏线、滇藏线、川藏线、甘藏线。

阴法唐知道,中央一开始计划考虑的是走滇藏线。之所以考虑走滇藏线,主要是因为这条铁路线所经过的地域海拔较低。

但青藏线也有程短,投资少的优势。

图|阴法唐将军

邓小平思考再三,还是想着征询一下阴法唐的意见:「你是西藏的老人了,你觉得进藏的铁路走哪条比较好?」

阴法唐知道中央已经决策走滇藏线,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走青藏线好。」

「走青藏线,盐湖的问题怎么解决?」邓小平又问了一句。

按照青藏铁路的设计方案,将有32公里的一段铁路途径盐壳地段,当地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由于盐湖浓度过高,盐壳坚硬无比,铁路路基打到深入湖底,即便是能够打进去,钢筋混凝土也会被盐碱锈蚀。

不过事实上,盐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当时青藏铁路西段已经修到了格尔木市,就路过一大片盐区。

更为关键的是,在后来国家为了攻克盐湖难关,专门成立了盐湖研究所,硬如钢板的盐壳完全可以承受火车通过的压力,承载力甚至比土质路基更强。

阴法唐笑着对邓小平说:

「早已过了盐湖,铁道兵的两个师在1978年就从西宁修到了格尔木,铁路都快抵昆仑山下了。」

图|阴法唐将军对昌都市实验中学成立七十周年的题词

邓小平听了阴法唐的话,顿时来了兴趣:「那其他的还有什么问题?」

「主要是冻土的问题。」阴法唐略一思考向邓小平说:

「但是专家认为可以解决。从50年代开始,中科院冰川所在风火山上就设点实验,搞了许多项目,应该说我们的专家积累了许多经验。再说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有冻土,问题不大。」

「如果修青藏线,有多少公里,大概要花多少钱?」

「从格尔木到拉萨有1100多公里,原来预计需要28个亿,不过……」阴法唐迟疑了一阵答道:「现在加上物价上涨的因素,可能要三四十个亿。」

邓小平脑海中简单的盘算了一下:

「用不了那么多,30来个亿足够了。」

两人畅聊后,阴法唐临走时还不忘说了一句:「西藏群众迫切希望青藏铁路能够早日上马。」

「看来还是走青藏路要好啊。」邓小平若有所思的说了一句。

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路段通车,直至十年后的1994年7月,才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2001年6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并于2006年7月全线开通试运营。

「可惜他一生也未踏上西藏的土地。」

时隔多年以后,阴法唐还如此感慨道。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锦绣中华」「布达拉宫」微缩景观前合影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前往深圳,在参观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观时,在「布达拉宫」微缩景观驻足不前,满怀遗憾的说:

「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权作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