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

2024-10-13新闻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加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顶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浓度,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才发展带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需要坚持以人才发展带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发展,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我国科技攻关实践一再表明,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不仅在「投钱」,更在「投人」。因此,要集聚一切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的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科技、人才的加速度。
首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基于创新成果贡献的分配机制,确保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合理回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其次,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培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提供早期科研启动资金、海外研修机会等,加速青年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再次,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和成果,鼓励人才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提升我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最后,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创新环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将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需要坚持将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如此方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导向,以高质量人才支撑国家战略。
首先,要着力培养社会发展急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各方面战略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方位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在国家关键领域部署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加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加快造就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其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实践场域。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各类人才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工厂、研究院所,开展顶岗实习实训、项目孵化等实操活动,通过场景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使人才充分掌握产业前沿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最后,要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深化人才使用机制改革,实现「人人尽展其才」。按照「人岗相适,用当其位」的原则用好人才,使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
积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是适应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重要要求,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形成支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教育与人才的深度融合。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和协作,在教育理念、内容、过程、评价、环境以及双向互动等方面进行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促进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科研机会等方式,吸引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同时,要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力。
总之,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核心在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唯有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才能促进形成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引领创新、人才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宋阳,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