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宝岛喜接「甲辰龙」 台湾迎春年味浓

2024-02-05新闻

新华社台北2月5日电(记者陈键兴)甲辰龙年春节前的这个周末,台北市迪化街异常热闹,古朴的街市张灯结彩,采买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拥挤的巷弄水泄不通。

「2024台北年货大街」活动自1月26日「开张」,以「年货一条龙」为主题,串联该市十大年味商圈,力拼春节商机。

这是2月3日拍摄的台北市迪化街一景。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提起在台北去哪买年货,迪化街「当仁不让」,「台北年货大街」1996年就创立于此。这是台北保存最完整的老街,所在大稻埕地区是台北古城三个重要生活圈之一。清代晚期,大稻埕码头商船云集,邻近的迪化街发展成繁华的商家聚落。如今,这里仍聚集不少南北杂货铺、中药行和布匹店。

2月3日,记者前往迪化街,远远看见街口二层老楼顶上立着巨型龙偶气球,形象憨态可掬。走进老街,立刻感到「寸步难行」。人潮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有牵着幼儿的小夫妻,有结伴而行的「中生代」,有打扮时尚的「后生仔」……

2月3日,在台北市迪化街,一处店铺的店员在向采买年货的顾客叫卖。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店家、摊铺把各色年货摆得满满当当,有花生、瓜子、糖果、糕饼,有肉脯、干菇、年糕,还有春联、红包和灯笼、爆竹、铜钱造型的装饰挂件,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店员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显然不想错过一年中最火爆的商机。一位市民说:「辛苦一年,春节要过得喜气洋洋,希望开个好头!」

迪化街上春联摊不少,有些是专门让民众自己动手写,还有几个年轻女孩搭了摊子,她们身着汉服,为人们现场创作创意春联。

2月3日,在台北市迪化街的一处春联摊,几名年轻女子在为人们现场创作创意春联。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最近,记者在台北跑了好几场与春联有关的活动,书法家忙得不亦乐乎,民众笑逐颜开。今年,台北市政府免费为市民提供「福运龙来」(闽南话,意为「好运都来」)春联。

2月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甲辰故宫喜迎春——龙来挥毫贺新年」活动,书法家现场创作寓意吉祥的春联、斗方,赠送给民众。据了解,该院还推出亲子写春联活动,并免费提供春联、红包袋。

过年最重要的当然是除夕团圆饭。周末的台北南门市场,满是排着长龙的采购队伍。这座台北最知名的传统市场,不久前经过改造重新开张,宽敞明亮了许多。

2月4日,顾客在台北南门市场一处摊位选购肉类加工品。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一个摊位上挂着各色肉类加工品,格外「吸睛」,「湖南辣肠」「广东腊肠」「云南椒麻肠」等一溜牌子标注了「舌尖上的记忆」;另一家创办于1947年的铺子,贩售「湖州粽子」「宁波年糕」「苏式酥饼」等,招牌上写着「正宗传承」。

年菜吃什么?岛内机构日前公布网络调查发现,源于福建的佛跳墙最受网友喜爱,饺子也是众多网友认为不可或缺的,有人特别提到希望吃到包硬币的「元宝」。

2月4日,在台北南门市场,顾客在一家历史悠久的店铺前排队购买年糕等食品。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两岸中国人有同样的传统习俗,春节最受重视,游子要赶回来,与长辈一起过年,阖家团圆。」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说,「团圆饭必须鸡鸭鱼肉齐备,尤其鱼象征年年有余。我父亲是从山东来台湾的,我们家有北方的习俗,除夕晚上包饺子,初一子时吃。」

居住在苗栗的傅郡英是客家人,祖籍广东陆丰。「依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我们过年前要自制年糕。早年物资匮乏,年糕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种奖励。」她说,「我们的年菜除鸡、鱼、猪脚、佛跳墙、水饺、火锅等,通常还有寓意步步高升的年糕、寓意勤俭持家的芹菜,以及我们叫长年菜的芥菜,寓意长命百岁。九菜一汤,十全十美!」

台湾今年春节假期从2月8日至14日,头尾都会迎来类似大陆春运的交通高峰。记者几位在台北工作的友人要带妻儿回中南部老家。他们说,奔波一年,难得的长假要好好陪陪老人。温暖的围炉,最爱的家乡味,传统的拜天公、拜祖先仪式,尘封的儿时记忆,都是疗愈和安顿人心的良药。

2月3日,人们走过「2024台北灯节」的「龙跃光城」展区。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甲辰龙年近了,台湾的年味浓了。日前,「2024台北灯节」的「龙跃光城」展区点亮。夜幕降临,台北捷运西门站至北门站一带,华灯构筑出「光廊」。不同造型的龙灯,吸引许多市民驻足拍照。

据悉,今年台北市共有15间宫庙配合灯节,将推出花灯展示、小提灯发送等活动。位于该市的台湾省城隍庙打造「跨街灯海」,记者看到,入口处是双龙抢珠的龙门,沿街灯饰璀璨如星光点点。2月17日起,台湾省城隍庙门口还将举办多场「灯谜擂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