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80年代实行的夏令时,每年节省电费超3个三峡,为何仅6年便取消了

2024-02-02新闻

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何获取更多能源并节省能源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因此节约资源至关重要。

实行夏令时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法。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夏令时,并取得显著成效,每年节省的电能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

然而,在六年后,即1991年,由于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最终选择取消了这一制度。

夏令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夏季把时间调快,以更充分地利用阳光资源,减少电器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据说,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的。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交通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到了19世纪,人们提出了「时区」的概念,将全球依据经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夏令时」的理念。虽然夏令时最初是在英国提出的,但政府并未接受这一提议。后来,一战期间,德国首先采用了这一模式,以节省战争时期稀缺的电力、煤气等资源。

此后,英法等国也模仿德国,实施了这一制度。夏令时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采用或曾经采用过这一模式,影响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

夏令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北洋政府时期,但随后因为一些原因而中断。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我国能源供应的限制,一些科研人员提出了实行夏令时的建议。

根据他们的研究,实行夏令时可以节省约七亿度电,相当于当时照明总用电量的近十分之一。此外,夏令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经过多方讨论,我国政府决定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实施夏令时,将时间调快一个小时。实行夏令时后,我国成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1986年就节约了六亿度电,有效改善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能源短缺问题。

然而,夏令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影响了西部居民的生活,对农牧业也有一定影响。考虑多方因素,六年后,这项政策被停止执行。

夏令时在中国的实行持续了六年,之后被终止。

我国地域广阔,东至最东部地区,西至最西部地区,跨越了五个时区。在夏季,由于我国南北和东西跨度都非常大,这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实行夏令时成为必要。

夏令时可以减少照明的需求,使得白天的利用更加充分,从而节省能源,降低环境负担。

夏令时对于高纬度国家和我国北方有一定作用,可以节省照明需求。但对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夜幕降临时十分潮湿闷热,实行夏令时的意义十分有限。

而且,新疆、西藏等省份推行夏令时会造成天不亮就要起床、天不黑就要睡觉的局面,对于农牧业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虽然夏令时可以调节居民作息,但需要考虑气候和地理因素,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综合考虑后谨慎推行。

虽然国土面积大并不意味着不能实行夏令时,例如俄罗斯从2011年起就永久实行了冬令时(与夏令时原理相同),美国也实行夏令时制度,但是我国却无法实行。

这是因为我国采用了统一的东八区时间,而美国和俄罗斯则将国内划分为多个时区。虽然实行多时区制度可以解决夏令时带来的问题,但是并不适合我国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的做法。

将一个国家划分为多个时区会导致很多问题,美国的例子就是最好证明。他们将国土划分为多个时区,结果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包括每年的时间调整。

但相对而言,俄罗斯的情况更为严重。他们的多时区划分导致了高考试题的泄露,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因此,多时区制度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很多弊端。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这决定了我们更适合使用统一的时间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社会的运行效率和秩序,还可以减少多时区带来的诸多不便。

维护国家主权和完整具有政治意义,全国统一使用一个时间同样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三峡大坝年发电量突破千亿大关,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核电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突破20%,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因此,相比之下,夏令时制度显得不太必要。虽然夏令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照明资源,但对于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可以节省的数量相当可观。

然而,夏令时也会带来许多不便,调整时间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夏令时节约资源的作用大大降低。

总的来说,夏令时对节约资源的作用非常有限。节约资源应该通过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消费和生活习惯,而不是依赖制度强行调整民众的生物钟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