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贯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我们必须用系统性思维对高质量发展进行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统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统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科技国际协作、统筹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与干部担当作为,从而抓住重点、带动全局,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们具体来看高质量发展中的「十个统筹」。
一、统筹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更加注重生产力质量的提升。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推进数字技术软件、硬件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群化应用,提升基础产品、核心芯片、高分子材料与重点装备的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
要制定并执行有益的鼓励措施,如减轻税收负担、提供优惠贷款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措施,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加快传统生产力的技术改造,共同构建完整的现代产业结构。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合肥市提出打造「新质生产力全国重点城市」的目标。合肥市GDP由2012年的416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73.8亿元,GDP总量从全国第31位上升至第20位,平均1年前进1位,从全国省会城市第15位上升至第10位。在已形成「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同时,合肥市正全力加码新质生产力,布局低空经济、空天信息、量子信息和聚变能源等未来产业。近年来,随着蔚来汽车、大众安徽等多个明星项目相继落地,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呈迅猛发展势头。2023年,合肥比亚迪产值突破600亿元;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占全国总量超8%。合肥市新型显示、智能语音产业整体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一,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值、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三,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智能家电产量、动态存储出货量都是全国第一。近三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三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评估全国领先。2023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比17.4%,跃居「万亿之城」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升至3.91%。合肥市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未来大科学城,建成、在建、预研聚变堆主机、先进光源等13个大科学装置、集聚度全国领先,催生了本源司南、九章三号、墨子巡天等一大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二、统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路径。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完善「产业大脑+平台赋能」的产业数字化体系,加大数字技术投入与研发,建设「产业数字中台」,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以操作系统为重要底座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我们从常州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例子来看。常州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抢占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赛道。常州首家灯塔工厂江苏时代的产线上,每1秒钟就有一块动力电池下线,常州产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销量的19%。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的产线上,每40秒钟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2023年有37.6万辆理想汽车从这里奔赴全国。从常州整车基地出发,4小时车程内,可实现产业链「邻里配套」。目前,天合光能集聚全球人才,打造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5次创造世界纪录,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90GW,相当于140亿棵大树的减碳量。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输变电,到90年代培育光伏,2010年布局动力电池,2019年下线第一台新能源整车,再到当下探索能源互联网,从无到有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80亿元,整车产量68万辆,动力电池销量接近全国1/5,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1/10。常州正全力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202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
三、统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科技国际协作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撒手锏」技术。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四、统筹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
同时,要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高质量的商品和资源要素,增强供应链黏性,坚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
五、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决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一视同仁强化对各类企业服务。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要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动态提升,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要把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和引进发达经济体高技术高质量的直接投资,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推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理顺煤、电等能源价格机制,鼓励绿色能源发展,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必须进一步改革人才的培养和服务机制,完善人力资本和人力财富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强调资源有效配置,又注重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
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同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要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对各地区的共同要求。对发达地区来说,因为具有地缘优势或政策优势,可以率先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高质量发展则意味着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方式,摒弃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降低能耗,提高效益,逐步转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走出适合本地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地。比如,广东省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
七、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在「双碳」目标下,要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八、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医疗卫生体系等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九、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只有高水平安全才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保障高水平安全。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经济安全。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平稳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十、统筹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与干部担当作为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高质量发展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主要指标来看,其一,经济发展高质量,可以用GDP增长速度、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质生产力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其二,创新能力高质量,可以用每百万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支出占GDP比重、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GDP比重来衡量;其三,人民生活高质量,可以用居民最终消费贡献率、失业率、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收入比重等指标来衡量;其四,生态环境高质量,可以用新能源发电占总电量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其五,对外开放高质量,可以用国际旅游收入占进出口额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开创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