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8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近日,最高检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履职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为各地高质效办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提供示范。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野生黑壳楠树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1件,其中9起以诉前程序实现公益保护,2起为诉讼案件,案件类型涵盖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体现了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举措。在办案中,检察机关积极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手段,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打击危害生物多样性违法行为、加强栖息地保护、争取专项经费、制定专门保护计划。
据介绍,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不断延伸保护范围,加强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细化保护对象类型,开展种质资源、基因遗传多样性保护;打击非法动物贸易,在追究非法捕捞、非法捕猎、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刑事责任同时向违法行为人追偿民事赔偿等。
最高人民检察院(资料图)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加大办案力度,关注动植物资源保护、种质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以案件办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督促、协同、追责效能,积极探索替代性修复等恢复性司法措施,开展专项监督、加强区域协作,提升保护质效。(记者冯家顺、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