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行榜是最能彰显该行业竞争激烈之处。十余年间,榜单冠军几次易主、排名屡屡洗牌,光伏江湖的风云变幻浓缩于此。2023年,晶科能源(688223.SH)第五次问鼎全球组件销量冠军。这是其时隔三年力压一众同行重回冠军位,也由此成为首家在排名下滑后重新夺回「出货王」桂冠的光伏企业。
「2021年晶科确实面临市场上的强劲对手,我们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梳理。」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近日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之初,该公司立下「三年内重回全球第一」的目标,不到两年便得以实现。但再次登顶之际,正值光伏行业多重险境集聚之时:产能急剧扩张、组件集采开标价屡创新低跌破成本线、融资收紧、国际贸易新老风险并存。尽管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量远超预期、再创新高,但难掩二级市场光伏板块的寒流阵阵。
眼下的传统淡季仍是需求的至暗时刻。「一季度本就是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我认为2024年一季度的市场需求会低于2023年四季度。加上大家又看到价格下降,所以现在可能有一些恐慌的想象。」李仙德认为,行业正处于低谷,「穿越周期,大家已经触碰到了它的难度,却迷茫于它的长度」。他强调无须对二季度、三季度的市场行情过于悲观,2024年光伏装机需求相较2023年仍有20%的增长。「市场需求还是在增长的,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周期准备。现在是光伏行业最困难的时刻,会逐渐向好。」
三类落后产能首当其冲
素有「光伏少帅」之称的李仙德是光伏头部企业掌门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业内少有的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老将」。2010年5月,年仅35岁的李仙德带领晶科能源控股(NYSE:JKS)登陆纽交所;2020年5月,由美股分拆的晶科科技(601778.SH)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1月,晶科能源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历经多轮技术迭代与产业跌宕,李仙德无疑是最深谙光伏周期之道的行业大佬之一。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
进入2024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触底企稳,但惨烈的淘汰赛才刚刚拉开序幕。
「产能的淘汰可能会比大家想象中更快。」李仙德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2023年没有盈利的产能将不可持续,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将被快速淘汰。该过程一如2017-2018年单多晶切换时的情景,生产成本较高的多晶硅产能成为旧包袱之后被迅速挤出市场。
内卷升级已导致不同企业的开工率大幅拉开差距,据澎湃新闻了解,部分二三线企业的开工率已降至20%-30%。李仙德称,光伏需要持续的生产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没有市场能力、没有持续开工能力的产能也在快速淘汰之列。此外,光伏行业需要持续不断推进效率提升,没有持续投入能力的企业和产能也将很快被淘汰掉。
N型对P型的技术迭代正在加速上述洗牌过程。李仙德说,晶科N型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到今年底将提升至26.5%、组件功率站上600瓦,「达不到这种效率的行业产能,将失去竞争力。」他直言产能出清节奏难以判断,「一季度可能是最低迷的阶段,二季度、三季度的经营状况还是比较乐观,但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根据已披露的近40家光伏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去年四季度大多数企业出现集体「失速」。究其原因,是产业链价格波动的下行速度超出行业预期。
李仙德坦言,晶科能源去年四季度的业绩不如预期,「对市场价格的下降,及其相较于订单合同调价机制的判断相对不足。市场出现了非常极端的情况,价格直接跌破成本线。」
据其透露,2023年1-11月份的投标工程中,晶科的中标率位列业内前三。而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晶科几乎未中标。「在这样一个不理性的市场里,晶科还是保持了理性和谨慎,不参与恶性竞争。现在8毛5,甚至已经拖低到7毛9的组件价格肯定是亏损的。晶科不会去抢,并且也不看好(此类价格的可持续性及后续产品交付)。」
谈及后续组件价格走势,李仙德认为将调整到合理利润水平,「这可能会是第二、三季度的趋势,一季度肯定是特别差的。因为产能利用下降得非常快会造成业界恐慌,很多企业对未来供应链价格判断不理性,所以才会有不合理价格的出现。」
技术与竞争格局将加速分化
在竞争最为白热化的组件领域,晶科几次成为出货量冠军均源于同一个原因:踩准了技术升级迭代节奏。
在2016年的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中,作为多晶厂商的晶科比持观望态度的同行们更早、更果决地向单晶切换,以此占据了主动权,拿下全球组件出货量四连冠。在新一代电池技术抉择的十字路口,不少头部企业态度尚不明朗或做两手准备之际,晶科成为N型TOPCon技术最坚定的拥趸,迅速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也最先尝到了N型技术红利。
据行业咨询机构统计数据,2023年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超过75GW,市占率14.5%-15%。其中在TOPCon领域,该公司以45GW的销量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
几种N型技术路线的竞速中,TOPCon率先脱颖而出,以碾压HJT和XBC的市占率与当前主流的PERC正面对决。
不过,已然拥挤的TOPCon赛道在逐渐放量后也将迎来竞争加剧。
针对TOPCon阵营内的盈利分化,李仙德对澎湃新闻剖析称,晶科TOPCon产品在成本上相比其他企业有(每瓦)1分-2分钱的优势,公司TOPCon的效率相比其他头部企业有1-2个档位的优势,再叠加1-2分钱的品牌溢价,「由于规模化的原因,这样的细微差距在业绩上会被放大。」他同时强调,晶科目前拥有绝大部分TOPCon专利。
「TOPCon、HJT、BC,以及更远一点的钙钛矿,我们的研发团队都有跟踪覆盖。」横向比较,李仙德并不看好HJT能后来者居上,「HJT的技术没有问题,但在产业化过程中,TOPCon已经跑得很快了,HJT仍面临成本压力,特别是在如今的行业情况下,我并不认为它会有机会。」他将此喻作动力电池与氢能之间的较量,当前者已经足够领先,留给后者的机会窗口不断缩小。
钙钛矿代表未来。据悉,晶科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已达32.33%,但衰减仅能维持6000个小时。李仙德给出的钙钛矿大规模量产时间表比业界乐观预期稍晚,认为钙钛矿还需5年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李仙德说,此前业内围绕一体化与专业化存在诸多争议,但去年的四季报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未来的竞争还会在几家头部企业之间。」他认为,业内的一体化企业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看好头部规模化的一体化企业2024年的发展。专业化企业可能将面临客户丢失、产品销售不畅等现实挑战。「光伏是一个竞争很充分的制造型行业,这里没有侥幸,市场竞争很现实。二线企业保持现金流、活下来很重要,不要去追逐没有利润的订单。」
李仙德对澎湃新闻表示,行业落后产能出清过程中,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过去几年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只要手持资本、切入光伏产业链任意一环就能赚钱的故事已经无以为继。
据了解,尽管行业压力有增无减,但基于2023年的出货量,晶科能源在2024年的出货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对美国、中东等重要海外市场的出货将显著增加。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