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者来说,现在要关心的问题是「弱复苏」还是「强复苏」的问题。
5.6%这个水平已经算是强复苏了。
有些机构预测4.5%左右,那就是弱预期。
anyway,这个多看几家券商的研报,也就知道强弱分界线在哪里了。
从2月份的PMI数据看,52.6算是超预期了,而且制造业PMI创下了10年新高,至少当下看来强复苏的迹象更明显。
关键问题是——这两种预期之下,投资者需要关注的版块是不同的。
1强复苏
强预期必然会体现在今年下半年的财报上,这是可以明确定价的。
新老基建,消费,顺周期都有希望成为强复苏的主要贡献者。
有人说地产也算,我觉得目前的政策仍然在犹豫期,文件里还是重风险,估计机会没那么大。
特别是今年地产企业投资端拿货意愿不足,哪怕等到下半年回过神来开始加码,业绩上也来不及体现了。
(二手房对GDP贡献比新房小太多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虽然都属于强复苏的受益板块,看不清楚可以均匀配置。
但咱们也拦不住有人希望继续提高alpha,搏超额收益。
这就有点难了,消费者没有增量收入情况下,超额储蓄能否转化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报复性消费有很多不理性的地方,大家热乎劲过了,又会回归理性。
大摩自己也说了:
今年国内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多是疫后消费的修复和正常化的过程。那消费确实没什么财报超预期的机会。
基建那边呢?也有一定问题。
受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均会在7%左右。制造业投资,一方面,与出口相关的投资可能明显放缓。另一面,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科技行业在过去两年发展迅速,基数较高,增速也会有所放缓。2023年,新能源汽车有20%-30%的成长空间,增速仍然很高。基建属于强政策导向板块,因为上面的因素,不少投资者认为今年的基建政策不会超预期。
他们说了新能源和高科技,我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暂时回避。
这不是宏观经济的因素,而是市场结构问题。
抱团板块之前被机构打到了估值很高的位置,即使投资增速仍然高,但已经隐含在了当下的估值里。
目前扎堆在抱团版块里的基金还是挺焦虑的。
基民没有增量申购,那之前的抱团股玩法难以为继;其他类型资金又绕着抱团版块走,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净值跑输市场。
最近几个新能源板块有点抱团瓦解的意思,从交易结构上看,不应该参与。
2弱复苏
弱复苏背景下,意味着市场并没有什么预期差可以做,不会有大板块的财报超出投资者预期。
那么,相对高增长、概念属性相对更强的版块仍然就更具有吸引力。
反正都说不明白,还不如搞一些想象空间比较大的,对吧。
又或者说,矬子里面拔将军,大家还是会回到赛道股。
总之,复苏有没有这个真没悬念,关键是强弱问题。
我目前是占前者的。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