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欢迎挑错,但不要空谈和跑题,请具体说明,此文哪一句话错误。
第一节 辨别史书真假的两个定律
我们上一回说到:李世民篡改史书,造成读者迷惑,史书中既有写他和大哥的美,也有写他们的恶,互相矛盾,那我怎么知道,哪个是真的呢?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是我们准确把握这段历史的关键所在。
看了世民篡改史书的具体情形,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虚构自己的恶?绝对不可能。他对自己的恶,隐瞒都来不及,怎么会虚构呢?所以,史书如果有写世民的恶,则肯定不是虚构的,是真的。那么,与此相矛盾的记录,写世民的美,就是假的。
同理,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虚构大哥建成的美?绝对不可能。他对大哥的美,隐瞒都来不及,怎么会虚构呢?所以,史书如果有写建成的美,则肯定不是虚构的,是真的。那么,与此相矛盾的记录,写建成的恶,就是假的。
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一定律】。
世民篡改史书,除了虚构之外,还有一个更多使用的手法,就是:隐瞒。我们看这段历史时,会经常发现,有重大的事件被隐瞒了。那么,我们怎么探寻这个被隐瞒的事件呢?其实这也不难。
从上述史料可见,世民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人,留下千古骂名。而他又是很注重名声的人,他必然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可以推断,他只会为了切身利益才去篡改,也就是把篡改限定在自己和大哥的身上。他绝对不会为了别人,而去篡改史书、背负千古骂名。
看了世民篡改史书的具体情形,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隐瞒自己的美?绝对不可能。他对自己的美,虚构、宣扬都来不及,怎么会隐瞒呢?所以,史书如果隐瞒了某个重大的、美的事情,则这件事肯定不是世民干的,也不是其他人干的,只可能是大哥干的。
同理,你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隐瞒大哥的恶?绝对不可能。他对大哥的恶,虚构、宣扬都来不及,怎么会隐瞒呢?所以,史书如果隐瞒了某个重大的、恶的事情,则这件事肯定不是大哥干的,也不是其他人干的,只可能是世民干的。
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二定律】。
第二节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战绩对比
还有人说:「既然你认为,世民伪造史书,那你还看史书干嘛?干脆不要看了。」呵呵,说这个话的人是无赖。我们不要搞历史虚无主义,不要盲目否定史书,应该依照常识和逻辑,去具体分析史书,发现有毛病的,就去追查真相,没发现毛病的就接受。
世民篡改史书的重点,就是两兄弟的战功。以下是两兄弟的战绩列表,读者可结合地图查看。建成的24场战役中,史书有直接记录的,就有10场。所以我感到非常奇怪,那么多的历史学家,包括【百家讲坛】的衮衮诸公,怎么会研究出这个结论:大哥只是坐享其成,把出外征战都交给世民?
![](https://img.jasve.com/2024-2/3db55bf0db3335aa2afa85e595d1031e.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2/ffc805a974e1ba7c6e91ebbd502596fa.webp)
世民跟随父兄参加的战役,如果没有突出表现,就不计了。李渊担任隋朝的太原留守时,有一场攻打历山飞的战役,不确定世民到底有没有参加,所以不列入。否则,他的败仗还要增加一个。
建成另外灭了一些小诸侯,但不是专门的战役,所以此文不单独列出。例如:在抵御突厥的同时,削弱了梁师都;在灭辅公祏的同时,灭了张善安;在灭王世充的同时,灭了吃人魔王朱粲(读音:灿);在灭萧铣的同时,派李靖招抚了广东的冯盎。
第三节 弟弟到底有没有篡位之心?
世民在史书中说:自己对兄弟情深义重,本无篡位之心。【资治通鉴•唐纪七】,他对爸爸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但是大哥品行恶劣,又「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自己打下大唐江山、「功盖天下」。所以,大哥嫉妒自己、并且误以为自己要篡位,就联合四弟,不断地谋害自己。所以,自己在属下的反复劝说之下,迫不得已「自卫」,杀了大哥、四弟,坐了皇位。
【旧唐书•隐太子传】:「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
你看完本书,就发现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们先来看看,世民说自己「本无篡位之心」是不是真的?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一】薛颐,滑州人也。大业中,为道士。解天文律历,尤晓杂占。炀帝引入内道场,亟令章醮。武德初,追直秦府。颐尝密谓秦王曰:「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秦王乃奏授太史丞,累迁太史令。
薛颐是一个道士,在武德初期进入秦王府当差,秘密对秦王世民说:「德星出现在秦地。秦王你必当占有天下,希望秦王自爱。」世民就上奏,让他当太史丞。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至贞观九年......降玺书曰:「......朕昔在籓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王远知也是一个道士,善于算命,名气很大。在武德四年(武德中期),世民平定王世充后,进入洛阳,和房玄龄私访王远知,当时他已经112岁。王远知说秦王将作「太平天子」。李世民把他的话牢记在心,睡觉都忘不了。
一个将领,带着兵马出去打仗,打完了,必须马上回来,交回兵权,这是基本的制度。可是,当年五月初打仗结束后,世民就赖在洛阳不走,「甲子,秦王世民至长安。」直到七月九日,世民才回到长安。在洛阳期间,他「封府库,收其金帛,班赐将士。」就是收罗洛阳的财物,发给将士们收买人心。洛阳,千古帝都,嫌疑之地,他却做这些行为。他的篡位,已经不仅仅是野心,而是实际行动了。
当时,李元吉是和他在一起的,所以最了解情况,于是向爸爸告状,要求赶快杀世民。【资治通鉴•唐纪七】,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看到这,你还相信他没有篡位野心、「于兄弟无丝毫负」吗?
大哥才是打下大唐江山、「功盖天下」,对兄弟情深义重,而且仁厚爱民。世民才是品行恶劣,多次陷害忠良、屠杀百姓(后文有详细论述),又「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败仗太多。不是大哥嫉妒他,是他嫉妒大哥。
第四节 建成是这样「谋害」弟弟的
世民所说的,大哥谋害他的事件,你稍一思考,就会发现非常可笑。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建成夜里召世民来自己的东宫喝酒,下毒。世民的心脏暴痛,吐了几升的血,淮安王李神通扶着他回秦王府。
中毒,是破坏内脏功能,不是外伤流血,即使吐血,也只是少量。我们看电影电视,一个人中毒而死,最多就是口角、胸前沾了一点血,不过几十毫升。一个强壮成年男子,体内血量大约是5升。可他吐了几升的血,像杀猪一样,居然还能不死!他是奥特曼吗?
既然大哥下了杀手,又岂能让你活着走出去?
然后又发生怪事。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李渊听说毒杀事件了,去探望世民,告诫建成:「弟弟平素就不能喝酒,以后你们不要再夜晚喝酒了。」他说的话,和毒酒事件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明显是唐朝史官,故意留下的破绽,留待后人发觉。
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件,大哥赠送一匹胡马给弟弟,想用胡马把弟弟摔死。呵呵,既然要下杀手,就肯定是想出一个、有较大成功性的措施。用马摔死人,有多大的成功性呢?全世界,有哪一次谋杀是使用这样的措施?你找出来我看看。
还有,建成用重金收买尉迟敬德,被尉迟敬德正义凛然地拒绝了,搞得他恼羞成怒。这更搞笑,第36回分析了,建成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是事实上的皇帝,如果他要瓦解世民的亲信,一道指令,就可以轻松办到,完全不必采用不光彩的手段、然后被羞辱。搞不光彩手段的,恰恰是世民自己。众所周知,他早在玄武门之变的两年前,武德七年,就用重金收买将领常何,并运作把常何送进皇宫做守卫,才得以成功实行玄武门之变。谋划之长远、谋划之卑鄙,令人望而生畏。这个谋划,无论怎么美化,都有损他的伟大形象,他实在无脸把这个写进史书中。是因为常何的墓碑被发掘,后人才知道真相。
「(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账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常何墓志】)
除此之外,史书还多处明确写了,他阴谋对付大哥和四弟。他不可能伪造史书抹黑自己,所以这肯定是真实的。
「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资治通鉴】)
他指使温大雅镇守洛阳,张亮去山东收买民间豪强,作为外应。
「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旧唐书·刘师立传】)
他们通宵达旦地策划阴谋。
「及九年之际,机临事迫,身被斥逐,阙于谟谋,犹服道士之衣,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密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旧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被免职、责令回家居住。李世民派尉迟恭去找他们,潜回秦王府,为政变做策划,并严守政变核心秘密,长孙氏参与协助。
「公早参帷幕,思固宗祧,骤起圣怀,累明大义。」(【尉迟恭碑】)
尉迟恭也是参与阴谋的主要人物。
看到这,你还相信李世民「臣于兄弟无丝毫负」吗?但我估计,你最感到难以置信的,还是上述的战役列表。好,那我们就从下一回起,依据正史、考古和常识,一个一个地,分析他们的战役。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发现,此文哪一句话错误,请具体说明,我都接受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