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向史而新|全国近百专家齐聚羊城,共同探讨新时代城市考古成效经验

2024-11-17新闻

新快报讯 为强化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助力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8日至10日,「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4年会」在广州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科学出版社,中山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部分城市文物行政部门,国内30多家省市考古院所及文博单位专家学者和代表近百人,齐聚羊城,向史而新、循脉而行,共同交流探讨新时代城市考古与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效和经验,努力推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赋能城市现代化建设。

开幕式于11月9日上午举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主持。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委会主任委员孙英民分别致辞。刘晓明表示,这次会议既是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切实举措,也是全面推进河南、广东两省战略合作的又一实际行动。张慧明提出,面对新形势,应进一步明确城市考古和考古遗产保护工作的定位、内涵和任务,着力推进城市历史的考古实证和研究、城市文脉的保护展示、城市管理的决策服务等三个方面工作。孙英民充分肯定了河南、广州基于「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工作站」开展的交流与合作,认为本次会议的举办为两地文博考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国各地的文物交流合作树立了良好榜样。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北京、沈阳、郑州、开封、济南、西安、咸阳、杭州、苏州、温州、南昌、成都、福州、南宁、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参会代表,围绕新时代城市考古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城市考古「一张图」信息化建设、城市考古法规及工作机制建设、公众考古与考古成果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先后进行了21场专题分享。

代表发言结束后,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研究员作学术总结,提出了今后城市考古工作中要特别关注的四个问题:一是考古「一张图」建设,这是现今所有大遗址、城市考古项目必备内容,包括系统的构建、资料的录入,并通过对考古项目数据的分析,推动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二是考古工作精细化,包括传统方法、技术的坚持和提高,提升考古地层和复杂遗迹现象的判断能力,坚持全面发掘和重点局部解剖相结合;三是密切关注古今叠压城市的考古,很多古今叠压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要特别注重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四是注重多学科的运用,重视与科技考古、历史地理学和建筑考古学的交流与合作。

【现场采访留声】

广州既是岭南一带的中心城市,又是在世界海上交通史上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是我国最早从水上通往世界的门户之一。早在1975年,考古工作者就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一处秦代到南越国时期的造船厂遗址。广州考古不仅通过考古发掘逐步厘清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同时还承担着保护、展示这座历史「港口城市」特色的责任。非常希望能看到更多基于「港口城市」底色的历史遗存的发掘与展示,这将使得广州的城市形象更加丰满。——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委会主任委员、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孙英民

今年3月,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设「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工作站」以来,两地合作密切、成效显著,其中也包括了本次联合主办的这场全国性的盛会,及接下来在南汉二陵博物馆进行的「中原出海——巩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索,我们都会集思广益、深化前行。此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的成果,也是我们今后会加强合作的方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穗文考